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姑射灵枢:麻黄仙踪》下卷

《姑射灵枢:麻黄仙踪》下卷(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开局神郭嘉,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相制,方得‘解表不伤津,清热不闭邪’之妙。”

此后,他又遇“太阳蓄水证”:患者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欲饮,饮后即吐。仲景悟“麻黄能通太阳经气,兼利水道”,遂在麻黄汤中去桂枝,加茯苓、泽泻,名“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专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之症。这些配伍之法,皆暗合麻姑“顺天时、合地宜”之理,后被载入《伤寒杂病论》,使麻黄从“西域偏方”成为中医“解表剂”的核心药物。

第七回钱塘潮畔辨真伪采药女识草木心

唐开元年间,钱塘有女名唤阿蛮,父为药农,自幼随父入山采药,能辨草木真伪。彼时,中原麻黄多由西域贩运而来,路途遥远,常有商贩以“木贼”冒充麻黄——木贼茎亦中空,叶如鳞,然其性甘平,无发汗之力,误用则延误病情。

一日,钱塘江畔暴发“时行感冒”,患者皆恶寒无汗,头痛身疼。药铺掌柜购得一批“麻黄”,煎服后竟无一人见效。阿蛮路过药铺,见伙计正倒药渣,拾起一根细看:茎虽中空,却无麻黄特有的辛烈气,断面无朱砂点(麻黄髓部的红棕色小点,乃其辛温之精),遂道:“此非麻黄,乃木贼也。”

掌柜不信,阿蛮便引众人至后山。她指着一株丛生草木道:“真麻黄,茎呈淡绿色或黄绿色,触摸有粗糙感,折断时断面有白髓,嗅之辛烈刺鼻,入喉能催嚏;木贼茎呈灰绿色,表面光滑,折断无白髓,气微味甘。更重要的是,麻黄根与茎药性相反——茎发汗,根止汗,若采时混其根,药效必减。”

正说间,有渔民之子患咳喘,痰多清稀,阿蛮采新鲜麻黄五钱,配生姜三片,紫苏叶三钱,水煎服。药入口,患儿即打喷嚏,半个时辰后汗出,咳喘立减。掌柜叹服,请教如何储存麻黄。阿蛮道:“麻黄得燥气而生,最怕潮湿。当置通风干燥处,用竹筐装之,上覆麻布,忌铁器——铁器属金,金能克木,久置则失其气。”

其言一传十,十传百,铁器药农皆以“阿蛮辨麻黄”为法。后有文人采风,将此事记入《铁器风物志》,谓“草木有性,唯诚者能识;仙药有灵,唯智者能用”,这便是“口传知识”胜于“文献记载”之处——典籍只言其形,而采药人知其气、辨其神。

第八回岭南瘴疠验奇方医者终悟七情理

宋淳熙年间,岭南多瘴疠,其症初起如伤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然兼见胸闷呕恶,苔白厚腻——此乃“寒邪夹瘴气(湿毒)”,与中原伤寒不同。惠州太守苏东坡,素好医道,见当地医者用麻黄汤治之,往往汗出后复热,且四肢浮肿,遂致书罗浮山隐士吴复古请教。

吴复古精通草木,回信曰:“岭南地湿,瘴气属阴毒,麻黄虽能散寒,却不能祛湿毒。当用麻黄配苍术、厚朴,名‘麻黄加苍朴汤’:苍术苦温,能燥湿健脾;厚朴苦辛温,能行气消胀。三者相伍,麻黄散寒,苍术祛湿,厚朴行气,气行则湿化,湿化则瘴散,此‘相须相使’之妙用也。”

苏东坡依方试治一患者,果见奇效。然半月后,患者复发,且伴鼻衄——原是医者嫌药效慢,擅自加量麻黄至五钱(原方三钱),又未配甘草调和。吴复古闻之,叹曰:“七情之中,‘单行’则力孤,‘相须’则力倍,‘相畏’则制其毒,‘相杀’则解其害。麻黄配甘草,非仅调和诸药,实乃甘草甘平,能缓麻黄之烈,固护脾胃,此‘相畏’也。若过用而无制,必伤阳络(鼻属阳络)而出血。”

后吴复古将岭南用麻黄之法总结为“三禁三宜”:禁用于阴虚盗汗者,宜用于阳虚无汗者;禁用于肺燥干咳者,宜用于痰湿咳喘者;禁用于孕妇(恐其发汗动胎气),宜用于产妇风寒(配当归以养血)。这些经验,被收录于《岭南卫生方》,使麻黄的应用更趋精准,也印证了麻姑“应人形”的古训——草木无对错,全在医者能否“审证求因,随证加减”。

下卷赞诗

西域名株入汉疆,浮沉千载韵尤长。

石膏制燥存真意,甘草调和蕴妙方。

识得寒温分表里,辨明燥湿定柔刚。

灵枢不墨藏民智,草木无言述典章。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龙族: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斗罗:抢走小舞,弑神 活人禁忌2 一入网游不复还 雄兵连之武安君 打工三十年,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斗罗V:开局进化蓝银皇,我能起死回生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怪谈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