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神农本草经·麻黄考》上卷

《神农本草经·麻黄考》上卷(1 / 4)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开局神郭嘉,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楔子:汉廷藏典,草木有经

西汉末年,长安未央宫的藏书阁里,竹简堆叠如丘。有位身着素袍的老者,正伏案整理一卷泛黄的书简,他是侍医李柱国,受刘向、刘歆父子之命,校勘天下医书。案头摊开的,是一部汇集了上古至秦汉药物经验的草稿,书简用细麻绳编连,上面用隶书工整地写着三个字:《神农本草经》。

老者指尖划过其中一枚竹简,上面刻着“麻黄”二字,墨迹尚未完全干透,却透着一股穿越时空的沉厚。他想起三年前,在南阳郡采药学的医者送来的《草木记》,里面记载着一种“能发汗、平喘、破积聚”的草,与这竹简上的描述惊人地吻合。

“此草当入经。”李柱国提笔,在竹简末端添了个“中”字——按《神农本草经》的体例,药物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主养命以应天”,中品“主养性以应人”,下品“主治病以应地”。麻黄能祛邪治病,又非大毒之品,恰合“中品”之位。

窗外,长安城的风卷着沙尘掠过,像在诉说着这株草从山野到典籍的漫长旅程。谁也未曾想到,这枚刻着“麻黄”的竹简,会成为后世医家的“指路碑”,让一株草的性味功效,在两千年后依旧清晰如昨。

第一章:苦温本味,山野初验

南阳郡的伏牛山,汉宣帝年间的一个春日,采药人陈仲正背着药篓攀爬在陡峭的崖壁上。他腰间系着麻绳,手里攥着一把青铜锄,目光在石缝间逡巡——前几日,山脚下的张猎户受了风寒,恶寒无汗,咳喘得直不起腰,当地巫医用了艾叶熏、生姜饮,都不见效,只说“寒邪锁表,非猛药不能破”。

陈仲记起师父临终前说的:“伏牛山背阴石缝,有种‘节节草’,味苦性温,能开表发汗,可试。”他在崖壁背风处仔细搜寻,终于在一簇荆棘旁,看到了几丛深绿色的草:茎秆细劲,一节一节如竹节,叶片细如针芒,根须黄褐,紧紧扒着岩石。

“就是它了。”陈仲眼中一亮,用青铜锄小心地刨开周围的碎石,将整株草连根掘起。他掐下一段茎秆,凑到鼻尖轻嗅,一股带着土腥的辛辣气直冲脑门,呛得他打了个喷嚏;再掰断根茎,断面渗出黏滑的汁液,尝一口,先是苦涩如黄连,继而一股温煦的暖意从舌尖漫向胸口,像饮了半盏未凉的米酒。

“味苦,性温。”陈仲在随身携带的木牍上刻下这四个字。这是他辨识药物的第一课——先辨性味,再验功效。苦能“泄”,温能“通”,这草的性子,倒像个能闯能冲的壮汉。

回到山脚下的药庐,陈仲将麻黄茎秆剪去根须,用陶罐盛山泉水煎煮。水沸后,药汤渐渐染上淡黄色,上面浮着一层细密的泡沫,那股辛辣苦味愈发浓烈。他舀出半碗,晾至温热,端给张猎户:“张兄,此药性烈,饮后盖被取汗,切记不可大汗。”

张猎户半信半疑地饮下,药汤入喉,苦味刺得他眉头紧锁,却奇异地觉得喉咙的憋闷松快了些。半个时辰后,他忽然觉得脊背发烫,细密的汗珠从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再过一刻,后背、胸口全是汗,像被春日暖阳晒透的棉被。随着出汗,他喉咙里的痰松动了,咳出一大口清稀的痰,胸口的石压感顿时消散,呼吸也顺了。

“神了!”张猎户坐起身,声音洪亮了许多,“这药汤下肚,像有股劲把寒气往外推,舒坦!”

陈仲在木牍上又刻:“主中风、伤寒头痛,发表出汗。”他知道,这简单的几个字,是用无数次试药的经验换来的——去年冬日,他曾用这草治好了一个“伤寒无汗”的书生,验证了它“发汗祛寒”的本事。

第二章:去邪热气,咳喘立止

陈仲的药庐里,渐渐多了些用麻黄治好的病例。他发现,这草的本事,不止“发汗”那么简单。

有个从洛阳来的商旅,在伏牛山遇雨,染了“温疟”——先是恶寒发抖,继而高热不退,咳喘得像破风箱。随行的郎中用了柴胡、黄芩,热退了些,咳喘却愈发重,夜里咳得不能安睡。陈仲看他舌苔黄腻,脉浮数,断定是“寒邪郁而化热”,便在麻黄汤里加了些石膏(山中采的寒水石,煅后入药)。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怪谈摄影师 雄兵连之武安君 打工三十年,我携百万资产回九零 一入网游不复还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活人禁忌2 为了成为英灵我只好在历史里搞事 斗罗V:开局进化蓝银皇,我能起死回生 龙族:从系统托管开始的屠龙 斗罗:抢走小舞,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