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王清任善治瘀血证,将川芎作为“活血行气”的核心药物,与桃仁、红花等配伍,增强逐瘀之力,尤重其“行气以促瘀散”的作用。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胸痛、头痛日久不愈,或呃逆不止”。方中川芎与桃仁、红花、当归配伍,既活血破瘀,又行气止痛,针对“血瘀兼气滞”,缓解“血行不畅则气亦阻滞”的病理,使瘀血去而气机通。
-通窍活血汤:治“头面瘀血,脱发、耳聋、白癜风”。川芎与麝香、赤芍、生姜配伍,借其“上行头目”之性,引诸药达头面,散局部瘀血,体现“活血需行气,气行则血行”。
总结:名医应用的共性与特色
历代名医对川芎的应用,均围绕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核心,但随学术思想各有侧重:
-张仲景重“调和气血”,用于妇科及杂病;
-孙思邈、李东垣偏“祛风通络”,兼顾补虚;
-朱丹溪聚焦“头痛专药”,强调辨证配伍;
-李时珍系统总结其“双向作用”(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王清任则强化“活血行气”,服务于瘀血证治疗。
这种多样性既体现了川芎功效的广泛性,也反映了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