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蜀芎真味》下卷

《蜀芎真味》下卷(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无双之诸天万界 庄神弄鬼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开局神郭嘉,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见了,急得召集各村药农议事:“再这么挖,不出十年,真芎就绝了!”

众人定下“芎乡三约”:一、采收必待霜降后,叶片发黄(“此时气足”);二、挖大留小,每丛至少留三株幼苗(“保来年生机”);三、轮作休耕,种过川芎的地,必种三年玉米或豆类(“养地力”)。还选了“芎头人”,每年巡查,违者罚没收成,用于补种芎苗。

有个外乡药贩偷偷在禁挖区采芎,被秦守义逮住。按乡约,要没收他的竹篓,他却耍赖:“不就几株草?”秦守义取来蜀芎与他带来的外地芎根,放在丹岩上暴晒:“您看——蜀芎晒三日,香不减;您这芎,半日就淡了。为啥?它没扎在咱蜀地的土里,没喝够咱蜀地的雾!”药贩红了脸,从此再不敢来。

为让后人识得真芎,秦守义还编了《辨芎歌》,教村里孩童传唱:“蜀地芎,圆如拳,纹如山,香透棉;外地芎,扁如饼,纹如川,香易散。挖要等霜降,种要选丹岩,守得真味在,蜀地美名传。”孩子们背着书包经过芎田时,总会扯着嗓子唱,歌声混着芎香,飘得很远。

赵瑾叔后来再游蜀地,见丹岩间芎田依旧繁茂,药农们按乡约劳作,感慨道:“草木道地,不仅赖水土,更赖人心。蜀人护芎如护家珍,才让‘真芎’二字不褪色。”他在《蜀游札记》里写道:“青城丹岩之芎,非仅药也,乃蜀地精神之征——守其真,护其脉,故能传之久远。”

第八回芎韵入文脉诗史共流芳

乾隆年间,《本草诗》刊行,“体极穹窿可上交,真芎须向蜀中捎”两句传遍天下,蜀芎成了文人笔下的“道地符号”。成都府的文人结“芎社”,每年芎花盛开时聚会,以芎为题作诗,其中“丹岩孕得穹窿体,雾霭凝成真味香”“不是蜀中真水土,何来穿脑透心芳”等句,流传甚广。

蜀地的药铺,多挂赵瑾叔诗句的匾额,如“穹窿真味”“蜀中芎香”,既显药之正宗,又扬地域之荣。有位江南医者慕名来蜀,购得真芎,回去后在《医林漫笔》中记:“蜀芎入药,其效倍于他处,非亲历者不能信。赵瑾叔‘真芎须向蜀中捎’,诚不我欺。”

晚清时,蜀芎通过“川江航运”远销各地,包装上必印“青城丹岩出品”,旁题赵瑾叔诗句。码头的挑夫们扛着川芎箱,总爱念叨:“咱蜀地的芎,天下第一!”这朴素的自豪,与文人的诗句相映,构成了蜀芎文化的两面——一面是笔墨间的雅致,一面是生活里的鲜活。

如今,青城山下仍有大片芎田,秦氏后人仍在按古法种植。药农们采收时,会对着丹岩作揖,说:“谢天地赐真芎。”中医药博物馆里,蜀芎与《本草诗》刻本并列展出,讲解员会指着芎根的穹窿纹,讲述赵瑾叔入蜀寻芎的故事,说:“这纹路里,藏着蜀地的水土,藏着古人的智慧,更藏着一份‘守真’的骄傲。”

结语

青城的丹岩依旧赤,锦江的雾依旧润,蜀芎的香依旧烈。从赵瑾叔笔下的“体极穹窿”“真芎须向蜀中捎”,到药农们世代守护的乡约,再到今日药圃里的春生夏长,川芎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一味草药的范畴。它是蜀地水土与草木的对话,是医者智慧与地域文化的交融,是“道地性”最生动的诠释——所谓“真”,不仅是形态、气味、药效的纯粹,更是一方人对一方草木的珍视与守护。

那藏在穹窿纹里的“上交”之力,既是川芎贯通天地的气,也是蜀地文化穿透时空的魂。当后世之人捧读《本草诗》,闻着蜀芎的辛香,便会懂得:最好的草木,永远长在最懂它的土地上;最好的文化,永远活在最惜它的人心里。

赞诗

丹岩赤壤孕芎真,体似穹窿气贯辰。

雾养辛香能透脑,土培纹理可通神。

赵郎诗笔题真味,蜀地农心守本真。

莫道天涯寻药易,须向岷山深处询。

尾章

青城山顶的老君阁,俯瞰着连绵的芎田。每到清明,芎花盛开,紫莹莹的一片,像给丹岩系了条腰带。当地的孩子们会来芎田写生,老师指着根块的穹窿纹说:“这是咱蜀地的川芎,赵瑾叔爷爷说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一入网游不复还 宇智波,从毁灭忍界开始 斗罗:死遁归来,修罗场里当团宠 学姐,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 LPL别联系了,我们真不熟!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斗罗:抢走小舞,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