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对话的私语,藏着\"实践先于文献\"的古老智慧——就像石梁飞瀑的水,先冲开了岩石,才被人写成诗。
赞诗
玄壤藏珍璞,云根抱赤心。
春抽翡翠叶,秋结紫金针。
辛散通瘀滞,温行入络深。
何须争上下,各得天地恩。
性与川中异,功随证里寻。
千年方药里,犹带雾林清。
尾章
如今华顶山西麓的药圃旁,仍有台芎生长。采药人依旧遵循着霜降后采挖的古训,挖过的地方会种上三粒荞麦,说是\"借金气养土\"。国清寺的老僧还在沿用\"台芎配白术\"的古方,只是偶尔会对年轻僧人说:\"看书要知其然,上山要知其所以然——你看这台芎,根往哪扎,叶往哪长,都在教你什么是'天人合一'。\"
山风掠过,台芎的叶片沙沙作响,像在应和,又像在诉说。那些没被写进典籍的故事,那些口传心授的药诀,都随着它的根须,扎进了天台山的玄壤深处,与阴阳同息,与四时共舞,成为比文字更永恒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