谟回京后,在《本草蒙筌》中写下“出天台者,为台芎”,虽言“品质逊于川产”,却也认可了它的存在——就像天台山的云雾,虽不如蜀地的阳光耀眼,却也滋养了一方草木,护佑了一方生民。
尾章
成化末年的天台山,雾隐坡的台芎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家种的台芎与野生的台芎,在湿润的空气中散发着清浅的辛香。此时的台芎,虽未如蜀芎那般名动天下,却已在浙东的湿热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知道自己的“逊”,却也坚守着自己的“用”,像雾芎村的山民,朴实、坚韧,在山水间默默生长。
小台站在坡上,望着云雾漫过台芎田,心想:爷爷说的对,草木各有天命,台芎生在天台,就该守着这片雾,治这片土地上的病。至于往后会不会被更多人知道,会不会入更多典籍,或许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每到清明,它总会从红黄壤里钻出来,带着雾水的清润,等着需要它的人。
(上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