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者。”
这年冬天,川伯在药窖里储存芎藭,用干沙埋好,只留透气的缝隙。他对儿子说:“这芎藭,是九陇山的宝贝,得好好待它。总有一天,它会让天下人都知道,蜀地的草,有蜀地的妙。”儿子似懂非懂,却学着父亲的样子,轻轻抚平沙层,仿佛在呵护一个即将绽放的秘密。
尾章
南北朝的风,吹过九陇山的芎藭田,带着辛香,顺着嘉陵江、蜀道,向更远的地方飘去。此时的“蜀地芎藭”,虽仍被统称为“芎藭”,却已凭借九陇山的水土、轮作的古法、显着的疗效,在众多产地中脱颖而出,为日后“川芎”之名的确立,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川伯一家不知道,他们守护的这株草,将在百年后的唐代,被《唐本草》认可,被《汤液本草》冠上“川”字,成为“道地药材”的典范。他们只知道,九陇山的土好、水好,种出的芎藭能治病,能让家人过上安稳日子,这就够了。
而九陇山的油沙土里,芎藭的根须仍在悄悄生长,等待着被赋予“川芎”之名的那一天,等待着用它的辛香与甘润,去贯通更多人的气血,去书写一部属于道地药材的传奇。
(上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