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芎草春秋》(卷) 下

《芎草春秋》(卷) 下(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秘密情事 神御九州 武道太难?可我有面板啊! 快穿之敛财圆梦之旅 庄神弄鬼 隋唐:李渊悔婚,我去做大隋驸马 三国杀:开局神郭嘉,暴打标准将 绝区零:如何面对好感度一百的铃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

下,挨冻越久,来年春天长得越旺。人也一样,冬藏时受了寒,只要气血能活,开春自会生发。草木顺应天时,用药也得跟着节气走。”

说着,她从地窖里取出一坛酒,里面泡着川芎、当归、枸杞,是秋收后便埋下的。“这酒叫‘芎归暖身酒’,天冷时喝一杯,能补气血,抗寒邪,是祖辈传下来的法子。”王如鉴尝了一口,只觉辛甘醇厚,暖意融融,赞道:“此酒比宫廷的补酒更得自然之趣!川芎在酒中,行气而不燥,补血而不滞,恰合‘气分行来在血中’的真意。”

第七回岁末总结传经验口授心传续薪火

腊月二十四,药坞村忙着扫尘祭灶,阿蘅却在药庐里整理一年的病案。她将春、夏、秋、冬的病症与川芎用法一一记下:春用芎叶配红糖,治气滞经闭;夏用川芎配生地,清瘀火眩晕;秋用芎芷配麦冬,透瘀燥咳血;冬用芎桂泡药酒,温寒凝血瘀。每一页都画着川芎的形态,标注着采收时节、炮制方法,旁边还贴着对应的叶片、根须标本。

村里的年轻人围在她身边,听她讲川芎的性子:“这草啊,就像个热心肠的汉子,春天性子活泛,帮着疏通刚郁住的气;夏天怕火气太大,得配点凉药看着它;秋天燥得很,得让它带着水润的药一起干活;冬天天太冷,就得给它搭个暖棚,配着肉桂、艾叶,才能让它有劲儿。”

有个叫阿明的后生问道:“阿蘅姐,书上说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啥它既能治头痛,又能治痛经呢?”阿蘅指着药圃里的芎苗根:“你看这根,往上长茎生叶,能到头顶;往下扎根入土,能到深处。人身上的气血也是这样,川芎能跟着气血走,该到头上时往上走,该到血海时往下走,这就是‘气分行来在血中’的妙处——气走到哪儿,血就跟着到哪儿,哪儿堵了,它就去通哪儿。”

王如鉴在一旁听得入神,将这些话一一记下,感慨道:“我着《本草约编》,总想着把药性写尽,如今才知,最生动的药性,不在书本,而在这一句句口传的比喻里。你们祖辈没读过医书,却把川芎用得比医书还活,这才是中医药的根啊。”

除夕夜里,药坞村家家户户都煮了川芎汤,汤里加了生姜、红枣、红糖,一家人围坐喝着,暖身又暖心。阿蘅给王如鉴端来一碗,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炉火正旺。“王先生,这汤是村里的老规矩,除夕喝了,来年不头痛,不生病。”王如鉴喝着汤,看着墙上阿蘅写的病案,忽然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天目药坞藏灵草,辛温一味解千愁。

气行血活瘀自散,春夏秋冬各有谋。

口传心授真如宝,胜过丹书万卷留。

最是寻常烟火里,芎香一缕渡春秋。”

第八回春回大地芎苗发医者仁心照古今

正月十五刚过,积雪消融,药坞村的川芎苗便顶着残雪,冒出了嫩红的芽。阿蘅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在药圃里松土、施肥,准备新一年的种植。王如鉴要回杭州了,临行前,他将自己补写的《芎草用法补遗》交给阿蘅,上面详细记录了药坞村用川芎治春滞、夏火、秋燥、冬寒的法子,还抄录了村民口传的配伍经验。

“阿蘅姑娘,这册子留给你,不是让你照着念,是让你知道,民间的智慧,也该被写进书里。”王如鉴握着她的手说,“《本草约编》里的‘辛温无毒是芎,气分行来在血中’,因你这药坞村的实践,才真正活了起来。”

阿蘅接过册子,却将它放在祖父的药书残页旁:“王先生,书是死的,草是活的。这册子能提醒后人,但真正的学问,还得在这地里、在病人身上学。就像这川芎,年年发芽,年年不一样,得看天、看地、看病,才能用好它。”

王如鉴走后,阿蘅将川芎的种植、炮制、配伍之法,编成了通俗易懂的歌谣,教给村里的孩童:“春采叶,红糖配,经闭腹痛不用愁;夏配地,清瘀火,头晕目眩即刻休;秋加芷,合麦冬,咳血目痛一并收;冬浸酒,加桂艾,寒凝血瘀从此溜……”歌谣在山间回荡,伴着川芎苗的生长,一年又一年。

后来,阿蘅成了村里的“药婆”,她的病案被一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斗罗:抢走小舞,弑神 斗罗:死遁归来,修罗场里当团宠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学姐,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 宇智波,从毁灭忍界开始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 LPL别联系了,我们真不熟!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一入网游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