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血变的,得好好敬着。\"
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自称是历史研究员,从北京来,说要找徐向前部队掉队士兵的遗骸。\"马大爷,您真见过他们的遗物?\"他捧着笔记本,眼里闪着光。
老马把那本识字课本给他看,年轻人翻到最后一页,忽然\"呀\"地叫了一声:\"这地图!没画完的箭头,指向的是当年的红军伤员洞!\"他说,史料记载,当年有个班的红军,为了掩护伤员,把他们藏在迷魂阵的山洞里,自己却牺牲了,\"那些伤员,后来不知所踪......\"
老马心里一动:\"是不是有个山洞,里面有马灯?\"
年轻人愣了:\"您怎么知道?史料里提过一句,说伤员洞里点着盏马灯,是老百姓送的。\"
真相像雾里的光,一点点透了出来:灵豕守护的,不只是血苓,还有那些伤员;红军遗骸旁的地图,是想告诉后来人,伤员还活着;那盏马灯,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信号。
\"他们......是不是被灵豕救了?\"二柱子问。
年轻人翻着史料,眼圈红了:\"史料说,后来有村民在迷魂阵外捡到过绷带、药瓶,上面还有猪苓的痕迹......\"
老马望着瘴雾深处,像是看到了当年的情景:受伤的红军躺在山洞里,灵豕叼来猪苓给他们治病,用身体挡住瘴雾,直到他们康复,悄悄走出阵,隐姓埋名,成了秦岭的山民......
\"找到了,都找到了。\"老马笑了,眼泪却掉了下来。
年轻人在碑旁立了块新碑,刻着那些掉队士兵的名字,还有句\"红军精神,山高水长\"。他临走前,老马给了他颗红纹苓的种子:\"带回北京吧,让它在城里也长长,记着秦岭的故事。\"
种子后来种在了军事博物馆的院子里,竟真的发了芽,长出的菌核带着淡淡的红纹,像条连接着历史与现实的线。
八、雾散魂归苓香永续
又过了二十年,老马走了。临终前,他让二柱子把自己葬在迷魂阵口的碑旁,坟头对着瘴雾的方向。\"我守了一辈子,该进去陪他们了。\"他握着二柱子的手,\"红纹苓要接着种,故事要接着讲,别忘了,咱欠着迷魂阵的......\"
二柱子给老马立了块石牌,上面没刻名字,只刻了颗猪苓,红纹缠绕,像颗跳动的心。
那年秋天,秦岭下了场大雨,迷魂阵的瘴雾竟散了大半,露出里面的山谷:漫山遍野的猪苓,红纹闪闪,像撒了一地的红星;当年的红军遗骸旁,长出了成片的蜜环菌,白得像雪;那个灵豕待过的山洞,洞口摆着些生锈的步枪和军用水壶,像是在晒太阳。
最让人惊讶的是,山洞深处,有几具完整的遗骸,穿着百姓的衣服,身边放着红军的帽徽——正是当年那些失踪的伤员,他们在山里活到了老,死后还守着这片药。
二柱子带着村民进了谷,没挖一颗猪苓,只在遗骸旁种了些松树。\"马伯说得对,这是他们的家。\"
后来,迷魂阵成了\"红军药谷\",来瞻仰的人络绎不绝。有人带来猪苓的种子,撒在山谷里;有人带来红军的故事,刻在石头上;孩子们在谷里跑来跑去,指着红纹苓说:\"这是红军的药,能治病,还能让人记事儿。\"
二柱子的儿子小石头,成了药谷的守护者。他学会了辨认猪苓的年份,知道哪年的红纹苓药性烈,哪年的温和;他还学会了听雾语——雾浓时,是灵豕在说\"别进来\";雾淡时,是英魂在说\"欢迎回家\"。
有天清晨,小石头在碑前发现了颗巨大的血苓,断面的红纹像幅地图,画着秦岭的山山水水,还画了个箭头,指向远方的黄河。\"这是......\"他忽然明白,灵豕和英魂都在说:故事不止在这里,要让更多人知道。
他带着血苓的图谱,走遍了陕西、山西、甘肃,把红军护苓、灵豕救人的故事讲给所有人听。听故事的人里,有白发苍苍的老兵,有戴着红领巾的孩子,还有研究中医的学者,他们都记住了那颗带着红纹的猪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