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魂苓语》
下卷
五、苓芽破土往事渐显
老马把从迷魂阵带出来的猪苓种在院子里的那年,秦岭的雨水格外匀。春末的雨丝像筛过的银线,缠在窗棂上,也缠在新翻的泥土里。他特意选了院角那片最阴湿的地,用腐叶和松针拌了土,又从黑风口挑了泉水来浇,像伺候自家娃娃般精心。
二柱子来过几次,每次都蹲在苗圃前发呆。那孩子自打出了迷魂阵,就落下个毛病,见了浓雾就发抖,却总爱打听阵里的事。\"马伯,您说那红军遗骸旁的地图,到底想画啥?\"他扒拉着土里的碎草,\"还有那野猪,它真的是山神变的?\"
老马手里的锄头顿了顿,土块落在苓苗上,惊起两只跳虫。\"山神不山神的,不重要。\"他指了指土里冒出的紫红芽尖,\"重要的是这东西——你看它芽尖带红,是吸了阵里的气脉。\"
这话没说错。入夏后,那些猪苓长得格外疯,菌核圆滚滚的,外皮竟真的透出淡淡的红纹,像极了迷魂阵里的血苓。更奇的是,苗圃周围总围着些松鼠、野兔,连山里的锦鸡都敢落在篱笆上,歪着头看苓苗——它们像是知道这东西金贵,连片叶子都不碰。
这天,县上的药铺掌柜王善堂来了。此人穿绸戴缎,手里把玩着个玉扳指,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药痴\",尤其稀罕奇特药材。\"老马,听说你从迷魂阵带了好东西回来?\"他眯着眼打量苗圃,\"我可是备了厚礼——二十两银子,再加两匹杭绸,够你养老了。\"
老马直起腰,锄头往地上一拄:\"王掌柜,这不是银子的事。\"他指着红纹苓,\"这东西有灵性,认主。\"
王善堂嗤笑一声:\"什么灵性不灵性的,药材就是药材。我听说那迷魂阵里有'血苓',能治百病,你这苗,怕是血苓的种吧?\"他凑近了些,呼吸里带着股膏药味,\"实不相瞒,我爹得了臌胀病,京城的御医都没辙,就盼着这血苓救命。\"
老马心里一动。臌胀病,他爹当年就是这么没的。可想起迷魂阵里的王老汉他们,想起那些黑影,他又摇了摇头:\"王掌柜,那阵里的东西,带不出来的。强行要,会遭报应。\"
王善堂眼里的光暗了暗,没再纠缠,只留下句\"你再想想\",悻悻地走了。他走后,二柱子从篱笆后钻出来,脸憋得通红:\"马伯,咱真不救?\"
老马摸了摸红纹苓的叶片,上面还挂着雨珠:\"救,得用对法子。\"他转身进了屋,从炕洞里摸出个油布包,里面是那本从红军遗骸旁捡来的识字课本。这些日子,他总对着那没画完的地图发呆,越看越觉得箭头不是指向阵外,而是指向阵里的某个地方——像座山洞。
\"二柱子,你还记得那野猪待的山洞不?\"老马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墨点,\"我猜,这里有答案。\"
二柱子打了个哆嗦:\"马伯,您还想进去?\"
\"不进去,\"老马的手指在地图上敲了敲,\"但可以等。\"他想起那野猪推过来的血苓,想起干粮袋里多出的猪苓,\"那灵豕,懂人心。咱给它留些东西,或许它能把消息带进去。\"
当天夜里,老马和二柱子往迷魂阵口放了个竹篮,里面是新蒸的玉米饼,还有些山里的野果。篮子旁压着张纸条,是老马托教书先生写的:\"求灵豕赐药,救人性命,绝不贪多。\"
第二天一早,篮子空了,饼和果子都没了,只在篮底留下颗红纹苓,比老马种的那颗大些,断面的红纹像团跳动的火苗。
六、灵豕传讯红苓医劫
红纹苓治好了王善堂爹的病,这事像长了翅膀,飞遍了秦岭南北。有人说老马会法术,能通山神;有人说那红纹苓是红军的血变的,带着英魂的气;还有人揣着金银珠宝来求药,把老马的门槛都快踏破了。
老马只给真正病重的人用药,每次只用指甲盖那么大一点,配伍着普通猪苓、茯苓,效果竟比单用红纹苓还好。\"这叫'七情'里的'相使',\"他跟二柱子解释,\"红纹苓是将,普通苓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