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临床应用与开发进展
-感染性疾病:在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泌尿系统感染(如尿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疮疡、湿疹)中,以葎草为原料的制剂(如煎剂、外用洗剂)可辅助治疗,尤其对耐药菌感染有一定协同效果(需结合抗生素使用)。
-炎症性疾病: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等,通过抗炎、止痒缓解症状。
-保健与日化:基于其抗氧化、抗菌特性,葎草提取物被尝试用于护肤品(如祛痘、抗炎类产品)、天然防腐剂等领域。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
目前研究多集中于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作用机制(如具体活性成分的靶点)尚不明确;此外,葎草的毒性(如长期使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研究不足,需进一步规范。未来需加强活性成分分离、体内药效验证及临床转化研究,以推动其从传统中药向现代药物或功能产品的开发。
综上,现代研究证实了葎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传统功效(抗菌、抗炎、利尿为核心机制),同时发现其抗氧化、抗肿瘤等潜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仍需更多深入研究完善其作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