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最神奇的是“暑疖”的疗效。陈子贺取夏茶霜粉调蜜外敷,只见疖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肿,脓头处结出薄痂,痂皮脱落后竟不留疤痕。他分析霜粉成分,发现其中的硒代氨基酸具有超强抗氧化能力,能加速伤口愈合,这与《本草衍义》中“金石之药能敛疮”的记载形成科学印证。
在书院的石碑上,陈子贺新增刻文:“夏茶之霜,乃硒土金精遇夏火而凝,其性至寒而不凝涩,其味甘苦而能醒脾。观其形态,白霜如金箔覆叶,对应肺金;藤茎如木行攀援,对应肝木。金能克木,故能制肝木乘脾之弊,此乃夏长时节的五行制化。”
第四回:陈师携夏茶返京太医配伍消暑方
立秋前七日,陈子贺带着铅锡罐装的夏茶进京。此时光绪帝已卧床五日,四肢浮肿,连睁眼都需人搀扶。李德立等太医围着铅锡罐争论不休,掌印太监李莲英甚至怀疑“山野杂草恐有异味”,直到陈子贺当场演示:将夏茶投入滚烫的参汤,参汤的浊腻竟化为清澄,这才让众太医信服。
“需配伍滑石、生甘草。”陈子贺在药方上挥毫,“野藤茶三钱清暑热,滑石五钱利小便,生甘草一钱和中。此为‘三物清暑饮’,取《伤寒论》六一散之意,却更添硒土金气。”李德立犹豫道:“万岁爷脾阳已虚,滑石通利,会不会……”话未毕,陈子贺已取来活蟹两只,一蟹喂以药方,一蟹喂以清水。三日后,喂药的蟹腹甲光洁,而喂水的蟹甲生满绿苔——此乃利湿而不伤正的实证。
头煎药熬好时,光绪帝已陷入半昏迷。陈子贺用银匙撬开皇帝牙关,茶汤顺嘴角流入,竟发出“滋溜”的润喉声。半个时辰后,皇帝腹部响起肠鸣,如远雷滚动。小德张惊喜交加:“万岁爷排气了!”三日后,光绪帝能坐起饮用荷叶粥,粥中拌着夏茶末,竟觉清香异常。李德立诊脉时手指微颤:“脾脉渐起,湿浊去矣!”
太医院的医案详细记录了配伍奥秘:“野藤茶得硒土之金,能降肺胃之浊;滑石得西方之金,能通利水道;甘草得中土之土,能调和诸药。三药合用,如金水洗脾,浊去清生。此乃陈太傅深得五运六气之妙,以金制火,以土和金。”
第五回:龙体渐复食量大茶膳同源夏长功
光绪帝食欲恢复后,御膳房推出七十二道藤茶膳。翡翠虾饺的馅心拌着夏茶末,蒸好后饺皮呈半透明的淡绿色,咬开时有清苦回甘;藤茶熏鲥鱼用茶汤代替料酒,鱼皮上凝着白霜,入口即化;最绝的是“九转藤茶酥”,每层面皮都刷过夏茶蜜,层层叠叠如八卦图,光绪帝食后赞道:“此酥竟似朕梦中的太极!”
一日用膳,光绪帝指着碗中的藤茶煨鲍鱼问:“陈师傅,为何此茶能让海味不腥?”陈子贺从袖中取出显微镜(西洋进贡的珍品),请皇帝观察茶汤中的黄酮分子:“万岁爷请看,这些分子如小伞般包裹着油脂分子,使其无法氧化变质。而硒元素能激活体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这便是‘茶能解毒’的微观之理。”
他又演示夏茶与食物的相生相杀:将夏茶与螃蟹同煮,蟹肉的寒性被中和;与羊肉同炖,羊肉的膻味消失无踪。“此乃七情配伍:茶与蟹相畏,与羊相使。”陈子贺解释,“就像君臣治国,有相畏相使之道,方能各展其长,共成其美。”光绪帝望着碗中和谐的茶汤与食材,若有所思——这治国之道,竟与茶膳同源。
在陈子贺的建议下,御花园开辟了藤茶膳房,用特制的硒土陶瓮储存夏茶。每当瓮盖开启,清苦的茶香便随风飘出,与御花园的荷香交融,形成独特的“夏长”气息,连太监宫女们都偷偷效仿,用夏茶泡水喝,竟少有人患暑病。
第六回:光绪欲赏金藤匾太傅再谏普惠情
处暑当日,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群臣。他身着常服,面色红润,手中把玩着野藤茶制成的扇坠。“朕赖此草康复,”他举起扇坠,“意赐‘金藤护国’匾额,悬于武陵山,陈师傅以为如何?”殿内顿时响起赞颂,唯有陈子贺免冠叩首:“万岁爷三思!”
“陈师傅又有何谏?”光绪帝放下扇坠。
陈子贺抬头,目光扫过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