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子取来三个陶罐,分别盛放癸巳年(火运)、癸丑年(水运)、癸卯年(木运)的七叶绞股蓝标本:癸巳年的叶片焦黑,皂苷结晶如寒星;癸丑年的叶片青黑,多糖含量高;癸卯年的藤蔓带白霜,挥发油丰富。"火运之年,药材得火气,苦寒之性偏盛;水运之年,得水气,涤荡之力充足;木运之年,得木气,疏泄之功较强。"她将三种药材投入涤尘水,癸巳年药材使水色如血,癸丑年使水色如墨,癸卯年使水色如碧,"今岁土运湿盛,恰宜用癸丑年存的涤荡七叶品,若误用癸巳年苦寒者,必致阴液更伤。"
此时王三漱口吐出的水中,黑气已转为赤雾,水盂中的水竟随十二时辰变化而明暗:寅时(3-5点)赤、午时(11-13点)黑、酉时(17-19点)青——此乃"肝经寅时当令,午时相火,酉时金旺"的气化实证。王三的脉象也随之变化,左关脉在寅时(3-5点)弦数如雷,在酉时(17-19点)沉缓如金,呈现"肝胆分时相济"的节律。
胥溪边的七叶绞股蓝幼苗突然按五运方位排列:东方三株九叶(木)、南方五株七叶(火)、中央七株七叶(土)、西方九株五叶(金)、北方一株七叶(水),形成微型清阵。仙子踏阵而行,每步皆踩在"水旺"的北方位,阵中便升起黑色地气,与王三身上的病气交感——王三腹中忽然鸣响如潮,排出的浊气竟在地面形成"水"字,浊气散后,其目赤肿痛感又减三分。
"六气之中,水为清源,"仙子指向胥溪入太湖口,东岸的绞股蓝藤蔓多左旋(应水气上升),西岸多右旋(应金气下降),"今岁土运湿盛,东岸药材得水木之气,故七叶苦寒;西岸药材受金气收敛,易生五叶甘温。"说罢取东西岸的绞股蓝根须切片镜检:东岸根须的导管呈波浪形(水性动),西岸呈直线形(金性敛),此乃"气运形质,表里相应"。
王三的舌苔已转为薄黄,舌面浮现出七叶绞股蓝的脉络,脉络交汇处竟形成"卯"字(清明地支)。仙子以玉簪蘸取绞股蓝煎汁点其舌面,汁滴竟在舌上聚成五运六气图,图中黑色水气包裹着王三的肝胆区,赤气(火)与白气(金)形成护罩。此时天空降下清明雷阵雨,雨滴落在七叶绞股蓝叶片上,竟发出角音(肝)与羽音(肾)相和之声,与王三的呼吸共振,形成"水木交响"的天人清越。
“七”清明涤浊,奇迹流转润江南
七日后,王三能撑篙行船,掌纹中晦暗的胆区现青黑光泽,纹路竟自然形成七叶绞股蓝藤蔓缠绕的"卯"字。他舀取胥溪水,水中竟映出七叶绞股蓝的倒影,叶片随波轻颤,雨珠落入水中,荡开的涟漪呈肝胆形状——此乃"肝胆清明"的征象。
乌篷渡及胥溪两岸的船家闻讯而来,仙子在渡口设坛授种:东岸船家取种后,发现七叶绞股蓝在湿泥中竟生出九叶,叶片边缘生有雨纹腺点,此为"湿极生寒,自动调衡";西岸渔夫将草籽种在高燥处,叶片始终狭小三分之一,却更显坚硬,此乃"燥极生水,自然润下"。更奇的是,当徽商将种子带至千岛湖,藤蔓竟沿着湖岸右旋生长;而浙东药商携种入瓯江,绞股蓝在入海口叶片泛出银光,苦味锐减——此为"一方水域,一方药性"。
仙子化作雨丝遍洒江南,在不同水区留下不同品种:沿溪湿沼生七叶,叶片厚硬如铁,得水乡湿热,苦寒利胆;湖畔高燥生五叶,叶片柔软如绸,得湖气清润,甘温化湿。雨丝掠过长江时,北岸的草籽落地生七叶,南岸的草籽经冬生五叶——此乃"江北海寒,江南水热"的药性分界。当雨丝抵达钱塘江,绞股蓝竟在同一植株上生出七、九叶,此为"江海交汇,阴阳和合"。
是夜,陈家小子登峰远眺,见整个江南的绞股蓝藤蔓都在发光:湿沼区呈黑色(七叶),高燥区呈青色(五叶),共同组成二十四节气的清图。北斗七星的杓柄每转动一度,藤蔓便变换一次光色,寅时(3-5点)赤、卯时(5-7点)青、辰时(7-9点)黄,对应"火旺于寅,木旺于卯,土旺于辰"。忽然所有藤蔓的雨珠同时飞起,在星空中组成"肝胆清明"的字样,字的笔画由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