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启蛰。
6.青禾制方·活学活用
思虑间,青禾已按“七情”之法调配出“青阳润喉散”:咽喉草三钱(君药,通肝肺)、薄荷一钱(相须,疏表)、桔梗一钱(相使,载药)、细辛三分(相畏,通窍)、蜂蜜二钱(调和诸药,防凉伤脾)。他以青铜臼捣药时,臼中竟浮现出五方神兽:青龙(肝)、白虎(肺)、朱雀(心)、玄武(肾)、黄龙(脾),围绕药末旋转,恰似五行调和之象。
此时,朱鸟再次衔鞭掠过,鞭梢扫过药臼,药末中顿时混入一丝赤金粉末(心火之精,助草行血)。青禾知是神农氏启示,遂取药末调入温水,喂给前来求诊的牧童。牧童饮下后,喉间忽然响起清脆的“角”音(肝音),随之一股暖流从膻中扩散至咽喉,咳出一团白中带青的痰涎——青为肝色,白为肺色,此乃肝肺之气调和、痰浊外排之象。
7.七情妙理·医道诗心
暮色中,青禾望着药鼎中残留的青雾,见其凝结成“和”字。他忽然领悟:七情配伍的真谛,不在草木本身,而在“调和”二字——如春风之柔和,不偏不倚,方能疏解喉间郁滞。鼎身的“七情”十二字此刻竟连成一圈,如五行相生相克之环,印证着《本草纲目》“相须相使同用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的至理。
“七情者,非独药之性,亦为人之情、天之意。”青禾收拾药囊,见草叶上的露珠再次聚成“辛甘凉润”四字,而鼎中隐隐传来神农氏的教诲:“草有七情,医需九变,顺天应人,方为上工。”这一场与草木、与经典的对话,让青禾对“七情配伍”的理解,从文字跃入了天地草木的活态之中。
至此,七情配伍的奥秘,如春日画卷般在青崖展开——每一味草药的相遇,都是天地五行的精密计算,亦是医者与草木、与节气的心灵共振。当青禾背着药囊下山时,老梅树上的新枝正抽出嫩芽,恰似喉间郁滞被七情妙法疏解后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