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人”围炉蒸煮五谷,蒸汽凝结成雨,乃中焦腐熟水谷的“沤渍之化”;最小的露珠内,“气人”疏通河道,将浊水引入江海,分明是下焦排泄糟粕的“沟渠之道”。
三茎各自流转的露珠突然改变轨迹:左茎的青露沿着叶脉走向叶尖,竟在叶缘聚成细小的“井”穴形状——那是足厥阴肝经的起点大敦穴;右茎的赤露化作溪流,在叶片背面刻出“关冲”二字,正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中茎的黄露最是奇妙,竟分成两股,一股上行至叶尖形成“承浆”穴,一股下流入根化作“会阴”穴,贯通任督二脉。
青鸾再度自云端降临,这次衔来的不是沃土,而是西王母药园的“三焦藤”。藤蔓上结着三种果实:上焦藤开雾状花,结露囊果;中焦藤绕炊烟状枝,结谷芽果;下焦藤缠溪流状茎,结泉石果。青鸾将藤蔓埋入草根,藤蔓立刻与洛神花的根系缠绕成三焦图——根须上部如网,模拟上焦的心肺布散;中部如囊,仿似中焦的脾胃运化;下部如管,恰似下焦的肝肾排泄。
更神奇的是,叶片开始自主翻转,向阳面的叶肉细胞凸起如肺泡,吸收阳光中的辛凉之气,化作白雾般的卫气;背阴面的叶肉凹陷如胃囊,承接土壤中的温厚之气,炼成金黄的谷气。当两片叶子相触时,竟发出“噗通”之声,宛如心肺的搏动与脾胃的蠕动共鸣。阿桑嗅到一缕混合着薄荷、粳米、泉水的香气,老郎中说这是“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的活态药香。
露珠滚入茎秆的瞬间,洛神花突然通体透亮,三茎内部显现出三条光脉:左茎青气如肝经循行图,从足大趾沿腿内侧上行至胁肋;右茎赤气似三焦经路线,从无名指外侧过肩颈入耳后;中茎黄气若任脉贯通,从小腹直上咽喉。三条光脉在花苞处交汇,形成一个旋转的太极图,阴阳鱼的眼睛正是“膻中”与“命门”的位置。
此时,整个洛水流域的雾气都向洛神花聚拢,在空中凝成三焦的实体模型——上焦如雾,悬浮在花茎上方三尺,化作白云缭绕;中焦如沤,在花茎中部聚成金色漩涡,似釜中米糜翻滚;下焦如渎,在根部形成蓝色暗流,仿似江河入海。阿桑看见,有透明的“气液”在三焦模型中循环流动,每过十二息便完成一次“营卫周游”,恰合人体经络的流注时辰。
老郎中用拐杖在地上画出三焦辨证图,洛神花的三茎竟同步投射出阴影:左茎阴影上标注“邪在上焦,治宜轻清”,右茎阴影写着“邪在中焦,治宜苦降”,中茎阴影则是“邪在下焦,治宜咸寒”。当露珠全部渗入根茎时,阴影上的字迹突然流动起来,变成《温病条辨》的条文片段,每个字都闪着对应的药色——轻清之剂泛白,苦降之药透黄,咸寒之品显黑。
末了,七颗露珠在根须末端聚成一个微型葫芦,葫芦上浮现出“焦”字的篆体——上半部分如雾状散开,中间如沤状囤积,下半如渎状下注。阿桑伸手触碰,只觉葫芦表面冷热不均:顶部凉如霜,中部温如炉,底部寒如水,正是三焦各司其政的实证。而洛神花在此时轻轻摇曳,叶片上的经络图与天地间的气脉完全重合,仿佛一架活的人体三焦模型,在阳光下演绎着“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