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间突然透进一丝微风,吹得案头的《逍遥散》书页自动翻开,停在“肝脾同治”篇,窗外的柳树枝条相互轻拂,如老友寒暄。
五行合化之妙在于:疏肝方的青气(木)滋养活血方的紫霞(火),化痰方的黄雾(土)承接青气(木),形成“木生火,火生土”的良性循环。仙子望着窗外渐明的天色,见东方天际的“角宿”星群光芒渐盛,如肝气条达后的生机。
第六折·虚中夹实·通补兼施
丑时三刻,商贾赵公的“肝俞”穴处刚放完血,紫黑的血液中夹着黄色黏液,如淤泥混水。仙子以柴胡疏肝散配伍龙胆泻肝丸,用茵陈蒿汤送服,药汤入口时,赵公腹中如滚雷轰鸣,随后连续泄泻三次,第一次为黑色稀便,第二次为黄黏便,第三次竟排出数枚如豌豆大小的“湿热结”,表面裹着油脂,恶臭熏人。
“此乃肝郁化火,与湿热互结,”仙子展示湿热结,“柴胡疏肝如清风拂山岗,龙胆泻肝如暴雨洗尘埃,二者相佐,方能既解其郁,又清其浊。”赵公便后顿觉身轻如燕,胁肋隐痛大减,此时,药铺外的积雪已融化殆尽,露出湿润的泥土,几株蒲公英顶着黄花开在路边,如肝郁化火得解的明证。
竹青化作穿山甲,在赵公的“阳陵泉”穴周围轻刨,每刨一次,便有热气从皮肤渗出,如蒸腾出的湿热之气。赵公看着自己逐渐平坦的腹部,感慨道:“原以为肝郁只是心情不畅,不想竟与湿热勾结,若非仙子通补兼施,恐成大病。”窗外的朝阳此时跃出山头,照得他的面色转为红润,如春日初升的阳气。
第七折·顺时养生·春气萌动
寅时初,东方既白,柴胡涧的草庐内,春火熊熊,煮着柴胡疏肝粥,香气中混着陈皮的辛、罗汉果的甜。仙子手持“春气萌动图”,图中一位老者正在舒展筋骨,周围环绕着抽芽的树木、解冻的溪流:“立春养生,重在‘疏’字,如溪水解冻,需疏导而非堵塞。”
她演示“疏肝导引术”,双手托天时,如柳枝抽芽;左右扭转时,如树干受风。百姓们跟着模仿,草庐外的柳树竟也随风摆动,与众人动作相应。竹青化作药童,分发“立春疏肝散”,纸包上印着柴胡图案,打开时,药香中竟混着青草香,如刚破土的春苗。
一位老者询问高血压能否服柴胡,仙子指向远处的青山:“山之高,需根基深;肝之平,需肾水足。柴胡配钩藤,如山上植树,既能疏肝,又可平肝。”此时,一只山雀衔着柴胡叶掠过草庐,叶影在老者脸上投出“和”字,如自然的启示。
结语·五行圆融
卯时正,仙子一行踏上归程,书生秦逸云送来新赋,文中以“春柳遇风”比喻肝郁得解;农妇张氏抱着新生的羊羔,羊蹄上沾着柴胡涧的泥土;老拳师王公表演的“逍遥拳”,每一招都如柴胡枝条舒展,刚柔并济。
回望州府,逍遥堂的屋檐下,七串柴胡在春风中轻摇,如七弦琴的琴弦。阿楠摸着腰间的疏肝香囊,问:“师父,为何终章以柴胡作结?”仙子停在“木土合德”石旁,石上的青苔已长成“春”字,泥土中冒出柴胡幼苗:“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而肝郁为百病之始,故以柴胡终章,寓示‘疏肝为养生之首’。”
竹青化作青鸾,振翅飞向罗浮山巅,口中的柴胡叶飘落,在山路上铺成“圆满”二字。仙子望着渐暖的山河,轻声道:“医道如四季,需顺时而为。今岁医案已毕,愿人间常如春日,肝气条达,百病不生。”说罢,与弟子隐入柳烟深处,只留满山柴胡的清香,在春风中弥漫不绝。
赞诗
立春阳气渐萌动,肝郁气滞万病生。
柴胡一散通肝络,罗汉果甜和脾经。
七情合化调五行,九针开合顺天时。
今岁医案今岁毕,静待来年春又生。
终章·二十四节气医案圆满
至此,罗汉果仙子以二十四节气为纲,以中药为目,遍历人间百病,合五行生克之理,成阴阳调和之功。从立春疏肝到大寒养正,十二时辰轮转,二十四节气循环,医者仁心,如春风化雨,润泽万方。后之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