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立断,取出陶罐中的天南星捣汁——此天南星采自云台谷震位崖壁,经三蒸三晒,去其燥烈之性,存其化痰之功。以天南星汁在灵根主枝上画出"足厥阴肝经"路线图,汁液所过之处,树皮上的青色斑点竟如沸水中的积雪般融化。黑虫触碰到汁液,发出刺耳的尖叫,如热油泼雪般纷纷坠落,却仍有顽固者啃咬着叶脉不放。苍梧见状,撒出一把白芥子——此药辛温走窜,能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与天南星相须为用,如二将联手,一个化痰开结,一个通络止痛。白芥子落地即发出"噼啪"爆响,化作无数细小的金色箭头,直射黑虫的"七寸"(虫身第三节,对应肝经的"太冲穴"位置)。
此时,雷蚕与黑虫已战作一团。雷蚕的雷光每击中一只黑虫,便有幽蓝的寒毒化作水汽蒸腾,空气中渐渐弥漫起松木燃烧的清香——那是少阳火气克制太阴寒水的征兆。青萝注意到,雷蚕在战斗中始终围绕灵根主枝旋转,形成一个逆时针的雷气旋,正是《周易》"复卦"的卦象,寓意"一阳来复,生机不绝"。
其四·五音疗疾通经络
眼看雷蚕渐显疲态,青萝忽然想起《黄帝内经·素问》中"五音入五脏"的至理:"角音属木,与肝相应,能疏肝理气,散郁止痛。"她急忙取出祖父留下的青铜编钟,这套编钟以五音十二律铸造,每一枚都对应着不同的经络。青萝屏息凝神,找准"角音"(3音)编钟,以桑木槌轻轻敲击。钟声清越如松风穿林,竟在灵根周围形成一圈肉眼可见的音波防护罩,音波呈螺旋状上升,每一圈都刻着"风"字古篆。
黑虫触碰到音波防护罩,体内的寒毒竟泛起涟漪,如水中月影般破碎。那些原本啃咬着灵根的黑虫,此刻纷纷松开口器,在音波中痛苦地扭曲身体。苍梧趁机解释:"角音通于肝,肝主疏泄,今虫毒阻滞肝经,以角音疏之,乃'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理。虫毒得角音震荡,如冰遇日,自当消散。"青萝心领神会,转而敲击"徵音"(5音)编钟——徵音属火,借"木生火"之势,可增强雷蚕的火性。果然,雷蚕遇徵音之光,周身雷光更盛,竟化作十二道火焰巨龙,将剩余的黑虫逼退至灵根三丈之外。
此时,灵根主枝上的"期门穴"处仍有数十只黑虫entrenched,它们首尾相连,竟在树皮上织出"寒"字图案。青萝见状,果断敲击"宫音"(1音)编钟——宫音属土,土为木之母,能培土荣木,增强灵根的抗邪能力。宫音如大地轰鸣,震得黑虫织就的"寒"字土崩瓦解,雷蚕趁机一口啄食,将最后顽固的虫毒吞噬殆尽。
其五·七情相制化寒瘀
战至巳时,雷蚕与黑虫的战斗进入白热化,双方的能量相互消耗,竟在灵根周围形成"寒热错杂"的混沌气场。青萝想起《伤寒论》中"乌梅丸"的组方智慧——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正合此刻病机。她迅速调配药方:取乌梅三十枚,酸平入肝,敛肝阴以制风动;黄连六两,苦寒入心,清肝火以解热毒;附子一枚,辛热入肾,温命门以祛寒毒;人参三两,甘温入脾,补元气以固根本;花椒二两,辛热入肺,散肺寒以通腠理。五药相合,酸苦辛甘咸五味俱全,对应肝的"体阴用阳"之性,如五位一体的战队,各赴其战。
将药汁泼向战场的瞬间,奇妙的变化发生了:乌梅的酸气如春风化雨,先行抵达,黑虫集体蜷缩,如被霜打的茄子;黄连的苦气紧随其后,如判官笔,点中黑虫的"七情穴",蚀其寒毒根基;附子的热气如冬日暖阳,融化黑虫身上的冰甲;人参的甘气化作云雾,笼罩灵根,修复被啃噬的经络;花椒的辛气如利剑出鞘,斩破寒瘀结成的硬块。雷蚕趁机喷出混合着五药气息的雷光,形成一道五彩斑斓的光瀑,将残余黑虫尽数歼灭,只余下满地晶莹的虫蜕,如破碎的琉璃。
其六·雷火炼药通玄窍
战斗尾声,青萝发现灵根主枝的"太冲穴"(肝经原穴)处仍残留少量虫毒,如附骨之疽,虽不致命,却后患无穷。苍梧从怀中取出"雷火灸"——此灸条以朱砂、雄黄、艾绒混合,再裹以去年夏至被雷劈中的槐木粉末,经九九八十一天炮制而成,蕴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