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精怪伏诛·水精归化作药使
水葫芦精被伏龙肝镇住后,人脸瘤块纷纷脱落,每个瘤块落地都化作医书残页,竟有《雷公炮炙论》中"水痞丸,治水气肿胀,用大戟、芫花、甘遂等分水之药"的记载,《千金方》中"治水肿,利小便,猪苓散方"的条文,甚至还有失传已久的《扁鹊水经》片段。最后剩下的主根蜷缩成拳头大小,化作"水痞丸"——此药色黑如漆,表面泛着珍珠光泽,味咸而苦,专消水湿痰痞,需以生姜汁送服,取"姜制缓和药性,又防伤胃"之意,暗合《本草蒙筌》"修治合度,效与神符,依方使药,其功十倍"的训诫。
何首乌以紫血为引,在精怪额心刻下"利水"二字,血痕如活物般渗入肌肤,化作一道水波纹路。精怪就地一滚,化作眉清目秀的药童,身着由水葫芦叶织成的八卦衣,衣领绣着"通调水道",袖口绣着"下输膀胱",腰间悬着个葫芦状药囊,上书"清浊"二字。他跪地叩首:"多谢仙师点化!吾本是唐僖宗乾符年间书生,因医者误用金石药,致水湿内停、三焦壅塞而死,怨气聚水成精,却不知'治病如治水,需疏而不堵'之理。今得闻'通因通用'之法,方知当年医者若用五苓散通阳化气,何至于此!"
何首乌扶其起身:"医道如天道,贵乎通变。汝今后可驻守天一池,以'开鬼门,洁净府'之法(发汗、利小便),助百姓通利水道。若遇水肿患者,可引其观池水清浊,悟'水之清浊,由心之澄浊'之理——心澄则气正,气正则水顺。"清浊点头,化作一道清流钻入池底,从此池中水旱不涸,晴日水清如镜,可照见人影脏腑虚实;雨日水浊如浆,却能自动沉淀毒邪,更有奇特之处:若有人心怀不善靠近,池水便泛起恶臭,若心怀慈悲,则清泉自动漫至足边。
结语·坎水通玄悟真机
雨水一候,何首乌以"水生木"为纲,演绎"土克水甘淡渗湿"之妙。从辨黑雨知湿邪之本、制五苓通地脉之塞,到化水精为药使、预培土气防未病,处处彰显"天人相应治未病"之理。然腐骨藤种下的"浊毒"已随黑雨渗入地下,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言"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传舍于络脉......传舍于肠胃",更兼五运盘中土气虚弱,恐引动长夏"土败木贼"的更大危机。且看惊蛰节气,何首乌如何以"木动生风"之理,驯服"风邪"为药引,化解"肝风内动"之症?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赞诗
黑水滔天犯玉池,甘淡渗湿正当时。
五苓化气通玄牝,三豆解毒焕碧漪。
伏龙土镇水邪乱,清浊童归化药司。
欲问仙踪何处是?雨过天青现灵姿。
预告·第三回惊蛰启蛰·风邪化引通肝窍
惊蛰节气,百虫震动,却有村民莫名患上"鬼风症"——周身游走疼痛,入夜尤甚,皮肤出现青紫色"风团",形如《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的"风瘙隐疹",抓挠后竟流出淡黄色黏液。何首乌夜观天象,见"东方甲乙木"位有青气如刀,刀刃上刻着"风"字,正是《素问·风论》"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之象。他将如何运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以四物汤为底方,加天麻、钩藤、防风等药?面对化身为"白颈蚯蚓精"的风邪作祟——此精怪每到惊蛰便从地下钻出,以黏液迷惑行人,使人患上"头风历节风"——又会怎样以"介类潜阳"之法,用珍珠母、石决明、牡蛎等药收服?且看惊蛰时分,仙草挥动"天麻钩藤饮"之兵,演绎"内风外风同治虫类搜风"的医道传奇,解密《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动越,上蒙清窍"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