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枯萎的稻田,忽然注意到火蚓爬行时留下的轨迹,竟在田间组成巨大的“炎”字,每一笔划都深达尺许,边缘焦黑如炭。
村民们的病症果然应了他的推断:壮年农夫们手持水瓢狂饮冰水,却在咽下后抱腹惨叫,泄泻如水注,粪便中竟有未消化的冰块;老人们胸中烦热,解开衣襟露出通红的胸膛,却连盖薄被都觉腰腹冷痛。林长庚诊其脉,寸部洪大如洪水滔滔,尺部沉细如残灯将灭,两脉之间竟有明显的断层感,恰似天地之气被邪火阻隔。
青禾在田埂边发现一只死去的火蚓,其尸体正逐渐化作硫磺结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林长庚翻开《神农本草经》残卷,“蚯蚓”条目已被火灼得残缺不全,残留的文字竟被篡改:“火蚓,味辛温,主入心,引火下行……”他冷笑一声,以桂枝敲碎结晶:“蚯蚓本咸寒之性,能清热息风、通经活络,今被邪术伪造成‘引火上行’之物,妄图误导医者,其心可诛。”
其四王瓜结血心神乱
立夏三候,王瓜藤上结出的果实不再是寻常的椭圆青果,而是形如人心的诡异存在。果实表皮布满青紫色的脉络,宛如心脏的冠状动脉,顶端有类似心房的凸起,底部则延伸出如血管的须状物。当第一颗果实成熟落地时,裂开的缝隙中流出赤黑色的汁液,甜腻的气味中夹杂着铁锈与腐肉的腥气。
好奇的孩童捡拾果实尝味,三日后便开始胡言乱语。一名幼童指着虚空叫嚷:“有火人在天上走!”其母凑近查看,竟见孩子瞳孔中倒映着流火飞星的轨迹,虹膜边缘泛着诡异的金色。林长庚用竹片挑起王瓜汁液,见其在阳光下呈现七彩光晕,却在光晕中心有一点墨色阴影,如同一滴浓墨坠入清水,正是“痰火扰心,蒙蔽清窍”的具象化。
“此果形似心而实害心,乃邪术取‘以形补形’之理,反其道而用之。”林长庚配药时,特意加入竹沥与胆南星。竹沥从三年陈竹中提取,色青味甘,能清化热痰;胆南星经牛胆汁炮制,苦凉性燥,善熄肝风、定惊痫。二药与桂枝、茯苓同煎,甘苦合化,竟在药锅中形成一层细腻的泡沫,如白云覆于碧水之上。
邻村老者误食王瓜果后,竟裸身跑至山巅,声称自己是“火神祝融”,手持燃烧的荆条肆意挥舞。林长庚率人上山时,见老者周身皮肤通红,舌体胖大满口,舌苔黄厚如锅巴。他趁老者不备,以桂枝点按其神门穴,力道透皮入肉,直抵骨缝。老者猛然战栗,咳出一块紫黑色痰块,痰块落地碎裂,竟露出半枚逆时桂枝碎片,碎片上“乱”字清晰可辨。
其五极乐丸散喜伤心
与此同时,李鹤轩在昆仑山下的暗狱中,正通过收买的狱卒向民间散播“极乐丸”。此丸如樱桃大小,色如丹砂,表面用金箔裹覆,嗅之有甜香混杂着麝香的气息。不明就里的百姓以为是仙家丹药,纷纷吞服,却在片刻后陷入狂笑不止的癫狂状态。
“喜则气缓,过喜则心神涣散,此乃《内经》明训。”林长庚在临时搭建的“醒神棚”中,望着满地打滚的患者,神色凝重。这些人笑时涎水横流,泪腺却异常干涩,舌红如绛,苔少而干,脉象数急却中空,如同狂风中的芦苇,看似张扬实则根基虚浮。最严重的书生竟笑至咯血,咳出的血沫中漂浮着细小的金色碎屑,如同金精剑的锈粉。
林长庚调配的药方看似简单,却暗含深意:取黄连三钱,苦寒直折心火;肉桂一钱,辛热温补肾阳;再加桂枝五分、淮小麦一两、大枣七枚。“黄连与肉桂,名曰交泰丸,能泻南补北,使心肾相交;桂枝通心阳,小麦、大枣补心脾,甘润以缓急迫。”当药汤煎成,初闻有黄连的苦味,细嗅却透出肉桂的辛香,两种气息在空气中交织,竟形成一种奇妙的清凉感。
青禾不解:“为何不用石膏、知母等大寒之品?”林长庚以竹筷搅动药汤,看着锅中翻滚的漩涡:“此非实火,乃木火过旺导致的心气浮越,如油灯缺油,却强拨灯芯。若用大寒,必伤脾胃阳气,反使虚火更甚。唯有以桂枝之温通,引浮游之火归位,方是治本之策。”患者饮下汤药后,狂笑渐止,多数人竟疲惫昏睡,梦中皆见自己坠入清凉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