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穴”,“太渊属土,为肺经原穴,与镇星相应,故用川贝母借土气以生金,如培土生金,肺脏自旺。”
正观察间,丹顶鹤衔着青帝玉简飞来,玉简上刻着:“处暑治肺,需知‘燥非全燥,湿非全湿,治燥勿过润,治湿勿过燥’。”琶娘叩首道:“青帝明示,恰如蜜炙黄柏配川贝母,燥润相济,此乃‘和而不同’的医道精髓。”
柏娘望着重新南飞的候鸟,它们的羽翼舒展如肺脏宣降正常的征象:“医道如处暑,阳气渐收,阴气渐长。黄柏之妙,正在于收中有润,润中有收,如秋光中的明月,清辉洒处,暑热尽消。”
结语·处暑禾黍渐归仓
处暑之夜,运河水面漂浮着无数河灯,灯光透过黄柏叶制成的灯罩,在水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老艄公坐在船头,轻抚痊愈的咽喉,望着南飞的雁群,哼起了久违的船歌。阿珠站在舱边,轻声哼唱,嗓音如黄鹂鸣柳,再也不见嘶哑。
柏娘与琶娘坐在画舫中,听着琵琶声与运河的涛声交织。琶娘轻拨琴弦,奏出《清平乐·清肺》,弦音中夹杂着黄柏的苦香与川贝的甜润,随波飘散至运河深处。“医道如琵琶,”琶娘笑道,“需调弦如调气,轻则清咽,重则泻肺,方能奏出康宁之音。”
赞诗
《处暑·咏蜜炙黄柏》
处暑鹰隼祭鸟忙,琶娘船上制膏良。
蜜烘黄柏清肺热,贝母桔梗利嗓疡。
三气调和金气旺,七情燮理土生香。
最是运河秋夜好,一曲清商润肺肠。
预告·第十五回白露·鸿雁来时空润肺黄柏养阴止燥咳
且说柏娘别过琶娘,行至塞北草原,时逢白露。但见鸿雁早归,草木早凋,百姓干咳无痰,鼻燥咽干,更有老者患“燥咳”,痰中带血。细查之下,乃阳明燥金主气,太阳寒水客气,燥邪伤肺,致“肺阴亏虚,虚火灼津”。正忧虑间,忽闻草原深处传来马头琴声,一位身着白衣的老妪走来,手中捧着黄柏、沙参、麦冬,衣袂上绣着“润肺养阴”四字……
(第十四回完)
注:本回紧扣处暑“湿热蕴肺”特性,融入五运六气(湿土相火相搏)、脏腑理论(肺失清肃)、药物配伍(蜜炙黄柏与川贝相须、桔梗相使),通过肺热神考验、祭土地坛等场景,阐释“清热润肺、利咽散结”的中医思想。琶娘形象对应琵琶的“商音入肺”,运河、鹰隼等元素强化“肺主肃降”的理论,星象与药方结合深化“天人相应”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