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术相伍,一收一散,调和肝脾。」
仙鹤草采用「酒炙」法:取仙鹤草全草,切段后用黄酒拌匀,文火炒至焦黑,存性,「酒炙仙鹤草,借酒之辛散,增强疏肝理气之力,同时保留其涩肠止泻之功,《滇南本草》言其『治胸胁胀闷,腹痛泄泻,肠风下血』,实为肝脾同治之要药。」
香附则用「醋制」法:将香附碾碎,用米醋浸泡三时辰,捞出后文火炒至微焦,「醋制香附,专入肝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本草纲目》言其『利三焦,解六郁,治胸胁痞闷』,与柴胡、白芍相佐,可增强疏肝之力。」
四·桑枝炉中煎肝郁
煎药选用「桑枝炉」——此炉以桑枝为燃料,炉身刻有「风木」卦象,象征「木得风而舒,气得畅而平」。青瑶先将土炒白术、醋炒白芍、陈皮投入炉中,加入五升「长流水」——取江河上游活水,性动而不滞——浸泡二时辰,待药材吸饱水分,水面浮起一层白色泡沫,此乃土湿与肝郁之浊,用竹筷轻轻撇去。
「煎肝郁之药,需如春风拂柳,不可过急过燥,」青瑶点燃桑枝火,火势温和如春日暖阳,「桑枝性平,善走肝经,能疏肝通络,与长流水相济,可顺肝木条达之性,避免辛燥伤阴。」待药液煮沸,转文火慢煎,同时每隔半个时辰添加「竹沥水」——取鲜竹火烤流出的汁液,盛于青瓷碗中备用——「竹沥水甘寒,能清泻肝经郁热,引药入肝,与桑枝火相佐,如以凉制热,以柔克刚。」
三时辰后,药液煎至一升,青瑶加入酒炙仙鹤草、醋制香附、防风,再煎一炷香时辰,最后调入「佛手露」三钱——此露以佛手切片,蒸馏所得,色如琥珀,香气清新——搅拌均匀后,药液散发出柴胡的苦香、白芍的酸香、佛手的果香,层次丰富,如春日花园中的微风,清爽宜人。「佛手露乃疏肝理气之妙品,」青瑶解释道,「其性轻清,能引诸药入肝,如使者开道,直达病所。」
五·期门刺法疏肝气
配合药物治疗,青瑶采用「疏肝理气」针法,于卯时(5-7点)——肝经当令,肝气最旺之时——施针。她取「银质毫针」,针尖如蚊喙,在酒精灯上烧灼消毒后,指向「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斜刺向肝区,进针八分,得气后行「泻法」:拇指向后捻转,食指向前推送,使针下产生强烈的胀痛感,向胁下放射。「期门为肝之募穴,肝之经气汇聚于此,」青瑶解释道,「泻之能疏肝解郁,破气行滞,《针灸大成》言其『主胸胁支满,喘息短气,泄泻不止』。」
在「太冲穴」行「透天凉」手法:刺入一寸,得气后先浅后深,三进一退,提插捻转,幅度小而频率快,使患者自觉有清凉之气从足背沿腿内侧上行,直达胁下,「太冲为肝经原穴,透天凉手法能清肝泻火,治肝气郁结化火之证,此乃『实则泻之,以凉制热』。」
同时,采用「以情胜情」疗法:青瑶请来青丘有名的滑稽戏班,在知止斋外表演诙谐剧目,剧中角色插科打诨,妙语连珠,惹得陆明轩忍俊不禁,开怀大笑。「怒属木,喜属火,」青瑶道,「以喜胜怒,乃《黄帝内经》『情志相胜』之法,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此乃『心病还需心药医』。」
六·肝脾调和泻痛止
三剂「鹤芍痛泻方」后,陆明轩的病情出现明显改善:第一剂服后,当日与人争论时仅觉轻微腹痛,未出现泄泻;第二剂服后,胸胁胀闷减轻大半,嗳气次数减少;第三剂服后,模拟考当日从容应对,未出现任何不适。青瑶诊其脉,弦象明显减弱,关部转为和缓,尺脉较前有力;观其舌,舌苔薄白,舌边瘀点消失,齿痕变浅。
调整药方时,青瑶加「茯苓」三钱、「山药」二钱,茯苓用朱砂拌炒至表面挂粉,山药炒至微黄,「茯苓健脾渗湿,朱砂拌之可宁心安神,防肝郁化火扰动心神;山药补脾益胃,固肠止泻,」她解释道,「此乃『培土生金,心脾同治』,巩固疗效。」减去防风至一钱,避免辛散过度耗气。
服药七日,陆明轩已能从容应考,腹痛泄泻完全停止,胸胁舒畅,夜间安睡,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