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针灸奇术:调和阴阳的时空疗法
戌时初,月光渐明,岐黄在针灸铜人上仔细标注“阴阳三穴”:涌泉、太溪、百会。阿远提着艾灸灯,见师父在“子时”“午时”两个时辰处画了醒目的标记。
“子午之时,阴阳交替。涌泉为肾经井穴,灸之可引火归元;太溪为肾经原穴,补之能滋补肾阴;百会为诸阳之会,针之可调畅阳气。”岐黄一边讲解,一边用银针模拟进针手法,“对于虚火上浮者,涌泉、太溪用补法,配合艾灸;百会用平补平泻法,以调和阴阳。”
此外,岐黄还介绍了“耳穴压豆疗法”:“选取心、肾、神门、内分泌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可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失眠、眩晕等症状。此疗法简便易行,尤其适合日常调理。”
第四章夏至养生·滋阴潜阳的生活智慧
一、饮食妙法:三仙饮与养阴羹
亥时正,阿远在厨房忙碌着,煮制“夏至三仙饮”:莲子心3g、百合15g、麦冬15g,加冰糖适量,文火慢煮至百合软烂。岐黄端来一碟凉拌苦瓜,又盛了一碗银耳雪梨羹,说道:“三仙饮清心安神、滋阴润燥;苦瓜清热降火;银耳雪梨羹润肺养阴,此三者搭配,是夏至时节绝佳的饮食选择。”
他还展示了自制的“养阴羹”:取山药100g、芡实30g、茯苓30g、黑芝麻20g,打成粉后煮成羹,加入蜂蜜调味。“此羹能健脾补肾、滋阴养血,尤其适合体质虚弱之人食用。”
谈到饮食禁忌,岐黄严肃地说:“夏至时节,羊肉、桂圆、辣椒堪称‘三大禁忌’。羊肉温热助阳,桂圆甘温滋腻,辣椒辛热动火,皆易助虚火上炎。切不可贪图一时口腹之欲,而加重病情。”
二、起居调摄:护阴阳与养心神
子时三刻,夜色深沉,岐黄带着阿远在医馆门窗悬挂薄纱帘,在床头放置磁石枕,在室内点燃檀香。“夏至昼长夜短,阳气浮于外,阴气伏于内。要注意避免贪凉露宿,以防寒邪入侵;室内保持通风,但不可过堂风直吹,以免伤阳。”岐黄说道,“磁石枕可重镇安神,檀香能宁心静气,有助于改善睡眠。”
对于作息,岐黄建议:“应顺应夏至阴阳变化,晚睡早起,但需保证子午觉。午时小憩片刻,可养心护阳;子时入睡,能滋养阴气。睡眠时宜右侧卧,使气血流通顺畅。”
阿远见墙角放置着一些薄荷、金银花,便询问用途。岐黄解释道:“薄荷、金银花可泡茶饮用,既能清热解暑,又能疏散风热。将其晾干后装入香囊佩戴,还可提神醒脑、预防感冒。”
三、运动养生:舒缓导引与动静结合
丑时初,万籁俱寂,岐黄带领阿远在庭院中练习“夏至调和导引术”。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在胸前合十,缓缓吸气,将双手向上伸展,至头顶上方时翻转手掌,向外打开,如拥抱天空;然后慢慢呼气,双手下落,恢复原位。重复此动作十二次。
“此导引术可舒展身心、调和气血,配合‘吹’字诀,呼气时发‘吹’音,可滋养肾阴,与肾经相应。”岐黄示范道,“夏至运动宜舒缓,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伤阴。可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运动,以动养阳,以静养阴。”
他还强调:“运动后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浴,也不可大量饮用冷饮,应稍作休息,待汗出停止后,用温水擦拭身体,饮用温水或淡盐水补充水分。”
第五章病案奇闻·阴阳失调的跨界诊疗
一、书生鼻衄:书卷间的虚火上炎
寅时正,县学的陈秀才用手帕捂着鼻子,匆匆赶来医馆,手帕上满是鲜血。“先生,我近日读书至深夜,晨起突然鼻出血,血流不止,还伴有口干咽燥、心烦失眠,这可如何是好?”秀才神色慌张。
岐黄观察他舌红绛,苔少,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茜根散加减:茜草根15g、生地黄18g、玄参15g、麦冬15g、阿胶9g(烊化)、侧柏叶12g、黄芩9g。
“你熬夜伤阴,阴虚则火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