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阳气痹阻。”女子抬手一指,冰原上浮现出蜀地的影像,只见无数黑色小虫在百姓血脉中游走,所到之处,血肉冻结成冰,“若不阻止,待小寒正日,虫群将吸干蜀地阳气,使此地永堕冰渊。”
川大黄强撑着起身,试图靠近女子,却见她化作万千冰晶,融入冰原之中。临行前,最后一片冰晶落在他掌心,映出岷山深处的景象——那里有一道巨大的冰缝,缝中伸出无数虫足般的冰棱,正缓缓向蜀地蔓延。
惊醒时,川大黄发现自己已冷汗透背,胸前的冰纹瘀斑仍在隐隐作痛。窗外,阿橘举着气死风灯进来,灯光在冰雾中显得格外微弱:“先生,又有三个村子报了急症,症状都一样……而且,岷江冰面裂开了!”
川大黄起身,随阿橘来到江边。只见青黑色的冰面上裂开蛛网般的缝隙,缝隙中渗出紫黑色的液体,带着腐草的气息。他俯身蘸取液体,指尖刚触及,便感到一股阴寒直透骨髓,皮肤上瞬间泛起鸡皮疙瘩。
“这是寒虫的涎液。”他皱眉,“看来它们已经开始破土了。”
阿橘望着岷山方向,忽然指着山顶:“先生看!那里有冰光!”
只见岷山巅的积雪中,竟有幽蓝的光芒闪烁,宛如一只巨大的眼睛在俯瞰人间。川大黄想起冰蚕氏女子的话,握紧了拳头——是时候去见黄龙了。
三、黄龙的土温之道
丑时三刻,川大黄背着药篓踏上岷山小道。山道被冰雪覆盖,每一步都可能滑倒,他却走得异常坚定,腰间的赤玉符虽被冻得冰凉,却仍有一丝暖意留存,恰似寒夜中的最后一点星火。
黄龙祠隐在岷山深处的竹林中,往日翠绿的竹叶此刻皆成白色,宛如玉树琼枝。祠堂门扉紧闭,铜环上结着冰花,川大黄伸手触碰,冰花竟化作齑粉,露出
“黄龙真人,晚辈川岐有急事相求!”他取出蜀椒和艾绒,在祠堂前堆成小堆,以火镰击石取火。奇怪的是,火星落在艾绒上竟无法点燃,直到他咬破指尖,滴了三滴鲜血上去,艾绒才“腾”地燃起,青烟中带着淡淡的土腥味。
灸烤“至阳穴”的第七壮时,祠堂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身着黄裳的老者立于门内,头戴斗笠,赤足散发,正是黄龙氏。他抬手一挥,川大黄身上的冰纹瘀斑顿时传来暖意,低头一看,瘀斑已消退了三分。
“寒虫之乱,吾已知晓。”黄龙转身示意川大黄入内,祠堂内并无炉火,却温暖如春,墙壁上嵌着的鹅卵石竟泛着淡淡红光,“此乃‘土脉火’,藏于地腹,可驱阴寒。”
川大黄注意到黄龙的右臂上有一道蜿蜒的疤痕,形如冰蚕,色泽青白:“真人臂上伤痕,可是……”
“正是冰蚕氏的‘寒咒’。”黄龙捋须叹息,“上古之争,吾以土脉火镇住其族,却也中了寒毒,每逢阴寒节气便隐隐作痛。今次寒虫出世,正是旧咒借势反噬。”
他抬手轻挥,地面浮现出蜀地的地质脉络图,岷江之下,一条紫色的冰脉如巨蟒般盘踞,正与地下的土脉火相互缠绕:“寒虫以冰脉为巢,吸食土脉火的阳气,致使地火不升,寒邪肆虐。若要破局,需引土脉火上行,以阳热之气融化冰脉。”
川大黄皱眉:“可土脉火深藏地下,如何能引?”
黄龙指了指祠堂角落的青铜耒耜:“蜀地有三处‘地阳眼’,分别在灌口、汶山、临邛,乃黄帝铸鼎时所留地热入口。吾等需以耒耜开眼,引火破土。”他忽然咳嗽一声,嘴角溢出一丝青白血液,“吾需坐镇祠堂,以土德之气压制寒咒,汝可代吾前往灌口,那里有一眼‘温汤井’,是最佳的引火点。”
川大黄点头,接过耒耜,忽觉手中一沉——这看似普通的农具,竟有千钧之重,分明是用特殊金属制成。黄龙见状笑道:“此乃‘黄龙犁’,可破土脉,断冰根。切记,开眼时需念‘土德镇坤,阳火上行’,否则会惊动寒虫。”
临行前,黄龙又取出一粒土黄色药丸:“此乃‘温土丸’,可保汝三时辰内不畏阴寒。待引火成功,速回此处,吾有furtherpn。”
寅时初,川大黄来到灌口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