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古潭深处阴魂泣
祝融峰古潭边,三仙见水面浮着层层绿苔,中央却有个漩涡状黑洞,隐隐传来金石相击之声。
"我先下去探路,二位见机行事。"黄连真君踏剑而入,剑光劈开浊水,却见潭底立着八根石柱,每根都缠着碗口粗的水线,正将潭心黑气往石柱上导引。
"这是'八卦锁阴阵'!"真君惊觉,石柱上刻着殷商时期的厌胜文,"有人借古墓阴气养湿邪!"
话音未落,潭底突然炸开气泡,无数白骨从泥沙中钻出,手捧青铜酒樽向真君聚拢。最前方的骷髅头戴着羽冠,颈间挂着刻有"风伯"二字的玉牌——竟是上古雨师的残魂。
"小辈敢坏我修行!"骷髅张口,吐出的却是少女嗓音,"我吸天地湿浊百年,今日正要化作土仙..."
真君挥鞭甩出黄连药液,白骨触之即燃,却见那骷髅头突然分裂成三个,分别喷出雾、露、霜三种阴气。正相持间,水面突然照进金光,香薷的冰晶华盖破水而入,将阴气冻成碎末。
"小心!她要引潭水倒灌!"厚朴的树皮筏化作桥梁横跨潭面,掌心按在石柱上,"香薷妹妹,用你的'清阳香雾'冲开巽位石柱;黄连君,以心火炼化坎位水线!"
第五节香雾焚云通阳道
香薷指尖掐诀,玉瓶中露珠化作万千香雾,每粒雾珠都裹着朝阳初升时的草木清气。她足尖点在石柱上,清喝:"开!"雾气如利刃般切开缠绕的水线,巽位石柱应声而断,潭水顿时向西北方倾泻。
"好个'香薷通阳'!"真君见状,鞭梢卷着火焰缠上坎位水线,黄连的苦味混着焦香弥漫潭底,"湿邪遇苦则燥,遇火则散,还不现形!"
那骷髅头见阵法被破,尖叫着化作黑烟扑向香薷。厚朴早有防备,树皮化作锁链将黑烟捆住,露出里面蜷缩的少女身形——竟是五十年前投潭自尽的衡州知州之女。
"执念成蛊,湿浊为衣,你已入了'湿尸'之道。"真君取出药锄,在潭底画出五行生克图,"但念你未伤及无辜,且助我们破阵,可留一缕残魂转世。"
少女泪落,黑烟中浮出颗晶莹水珠:"潭底第三层石匣里,有父亲当年求来的《辟湿奇方》..."话未说完,已被香薷的冰晶裹住,送往轮回道。
第六节厚朴开塞破湿壅
正午时分,三仙立于潭心。厚朴解下腰间树皮抛向空中,那树皮瞬间胀大如城墙,将整个潭水罩住:"黄连君,借你三味真火;香薷妹妹,需你朝露为引!"
真君会意,张口喷出九簇火焰,在树皮上烧出"燥、泄、通"三个古字;香薷将玉瓶倾倒,露珠顺着字纹渗入树皮,化作千万道金丝扎进潭底。
"土爰稼穑,今以火生土!"厚朴双掌按地,潭水竟如沸汤般上下翻涌,泥沙中的湿气被蒸腾成白雾,在金丝网中凝成颗颗水珠,正是被困的"太阴湿精"。
香薷抛出香叶,每片叶子都化作罗盘,将湿精引入药瓶:"此乃天地间未化之湿,日后可制'五苓散'引子。"
黄连真君则取出刻着《汤液经法》的玉简,就着潭水洗净,埋入潭底:"以此镇住阴脉,再无湿邪作祟之患。"
第七节人间自有回春方
三日后,衡山下村落。
香薷提着紫铜壶,挨家挨户倾倒琥珀色的液体:"此乃香薷饮,用香薷、白扁豆、厚朴同煎,午间温服,可散头面之湿。"
厚朴则站在晒谷场上,指导村民炒制苍术:"记住,一定要用米泔水浸过,黄土炒至焦香,方能入脾经燥湿。"
黄连真君坐在老槐树下,为重症者施针:"脾主运化,湿困则清阳不升。看这舌苔白腻如积粉,需先刺阴陵泉,再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夕阳西下时,村中忽然响起孩童的笑声。那个曾在溪边染病的童子,此刻正追着流萤跑过晒谷场,面色已恢复红润。
香薷望着天边的火烧云,忽然轻笑:"黄连君可知,人间为何称我们'化湿双璧'?"
真君摇头,见她指尖拂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