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润,三气合而燥邪平」。民间效仿此法,每到处暑便采集酸梅、麦冬,煎制「润燥饮」,竟使姑苏城的秋燥发病率大减。而昆仑山悬圃的「润燥幡」,也成为后世医家「以酸收肺」的象征,每逢处暑,药铺总要挂出绘有麦冬的幌子,暗合上古仙法。
尾声·五行循环:燥极生湿,生生不息
清燥露收取完毕后,西王母将人参王的收气眼重新打开,只见叶片缓缓舒展,竟比之前多了几分润泽。东王公以苍龙杖挑起一片落叶,笑道:「处暑虽曰敛余,却非一味收涩,你看这落叶,看似凋零,实则养根,正是『燥极生湿』的道理。」西王母点头道:「所以炼露之后,需以『湿土』培参,助其收藏。」说着她命仙吏取来「神农赤土」,这土采自烈山氏遗址,色红带湿,正合「土生金」之理。
当赤土覆在参根上时,竟有蚯蚓从土中钻出,蚯蚓身上沾满金粉——此乃「土中金」的异象,预示着金气已深深扎根。句芒见状,播下几粒梧桐种子,种子瞬间发芽,幼树的叶片竟呈现出「燥」与「润」交织的纹路。「待得秋分,便可取此叶制『清燥茶』,」他说,「五行之道,本就循环无端,燥气归源之处,正是湿气萌动之时。」
药洲上空,处暑柱的白雾渐渐凝成「敛」字,随着西风飘向人间。西王母望着参王新生的嫩芽,对东王公笑道:「今岁敛余顺利,多亏木神相助。待得霜降,再与君共炼『凉燥丹』,如何?」东王公抚掌大笑,乘黄兽的嘶鸣声惊起一群寒蝉,蝉声中,悬圃的金沙地上已悄悄冒出了「寒露」的霜花——四季轮转,天地之道,就在这一敛一藏间,默默孕育着下一个轮回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