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却去劫掠,岂不是恩将仇报,失了道义!”
好战派领却冷笑:“天灾当前,大唐物资富足,劫掠他们是为了部落生存,管什么道义!”
智者闻其谬论,怒不可遏,斥道:“尔等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突厥的未来。
大唐与我们相邻而居,若今日我们劫掠其边境,他日大唐必兴兵问罪,突厥将永无宁日。
且道义乃立国之本,若失此道,突厥何以立足于世?”
好战派领仍固执己见,道:“智者所言虽有理,然天灾猛如虎,若再不采取行动,突厥百姓将饿殍遍野。
我等身为部落领,岂能坐视不管?”
“我亦知天灾之猛,百姓之苦。
然若为一时之利,而失长久之和,岂非饮鸩止渴?且大唐既愿援我,若我等反以兵戈相向,岂不寒了大唐之心?日后又何以复求其援?”
说完此话后,智者转身面向突厥领,拱手道,“大汗,臣斗胆进言,望大汗以突厥百姓为重,以突厥未来为念,勿为好战派所惑,接受大唐之援。
如此,方为上策。”
“智者所言,实乃肺腑之言。
大唐此前诚意拳拳,愿与我突厥共谋和平,今又愿伸出援手,解我突厥之困,此等恩情,我突厥百姓岂敢忘怀?然天灾猛如虎,部落百姓生计维艰,若不接受援助,恐难以度过此难关。
然若因此而背弃道义,劫掠大唐边境,亦非我突厥所愿。
此事关乎突厥的未来,须得慎重商议。”
经过一番慷慨肺腑的话后,突厥领挥手示意,身旁侍从将各部落领召集至案前,共商此事。
王庭之内,一时议论纷纷,各部落领或言接受援助之利,或论劫掠边境之弊,争论不休。
智者立于一旁,悉心聆听,不时颔,待众人争论稍歇,方缓缓开口,道,“诸位领所言皆有理,然当以大局为重,不可因一时之利而失长久之和。
大唐既愿援我,我等自当心怀感激,接受其援助,以解百姓之困。
若因天灾而背弃道义,劫掠大唐边境,不仅将寒了大唐之心,亦将使我突厥永无宁日。
望诸位领三思。”
就在众人争论正酣时,一名斥候匆匆来报,称大唐的援助物资已在边境等候交接,这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让争论声瞬间平息。
众人都面露惊讶之色,没想到大唐行动如此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