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云新阳跟云新晨去了荒地除草,兴旺则留在家里,教亮亮识字,带他玩耍。
自以为解决了刘家这边问题的云新晨,心情不错的在荒地里和云新阳一起忙碌着。不知道家里的狗子,再一次“汪汪”叫着,提醒门口来人了。来人还是前几日才来过的刘大姐。
刘氏在娘家对亲戚上门早已习以为常。云家亲戚少得一只手能数完,可她娘家却是七大姑八大姨一应俱全,亲戚多如牛毛,平日里不是上门诉苦,就是提些不着边际的要求。如今来的是亲姐姐,她倒没觉得多烦,只起身迎了出去。
刘大姐这次进门还没聊上几句,开口的要求同样过分,要和刘二姐一样,在云家做工。刘氏解释:“二姐来做工也是短时间的顶替小妹,再说你这身子骨,风一吹就要倒了,能做什么?”
“你二姐不也瘦瘦弱弱的,她都能来你家做工,你就不能照顾照顾我,给我安排点轻松的活吗?”刘大姐说的理所当然。
“二姐虽然瘦弱,可她身体无恙,一般的家务活洗衣做饭,打扫院落,菜园子里浇菜,忙上一天,她都能扛得住,就你这身子骨,我一个孕妇能做的事,你都做不了,更何况我家里的活计样样都是要出力的,也没有什么轻松活。”
“我们都是你的亲姐姐,为什么她能来,我就不能来?你这是明着偏心。”刘大姐对刘氏这个妹妹的话,压根是一句也听不进去,心生不满的坚持着。
刘氏心里暗暗叹气:大姐从前在娘家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怎么嫁去花家后,竟变得和花家人一样不讲道理了?她索性闭了嘴,任凭刘大姐在一旁念叨——反正大姐是见二姐在云家做工,才跟着来凑热闹,真要攀扯起来,也该拉上二姐一起。等会儿把难题抛给二姐便是:要么二姐能说动大姐放弃,要么为了平衡姐妹关系,让二姐自己辞工。刘氏甚至想着,就算二姐走了,自己辛苦些,把厨房的活计都揽过来也无妨;若不是婆婆总拦着,她还真不信自己撑不起这一摊子事。
刘氏不烦,云家人却耐不住了——尤其是提前回家的云新晨。他见日头越来越毒,怕三弟云新阳这小秀才不常干农活、经不起晒,便提前收了工。一进家门,听闻刘大姐又来闹着要做工,眉头瞬间皱成了疙瘩。从前他还觉得,只是花家人品行不端,对这位大姨姐多有同情;如今看来,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大姨姐也和花家人一个德行。不过,当他听刘氏说起打算“转嫁矛盾”的处理方式时,又忍不住暗笑:都说“一孕傻三年”,怎么他家媳妇怀了孕,反倒变聪明了?竟能把自己和大姐的矛盾,巧妙转成大姐和二姐的纠葛。他甚至还胡乱猜想:莫不是媳妇肚子里的孩子是个小神童,连带着把他娘的脑子也给“点亮”了?
午饭过后,刘氏摆出“姐妹情深”的模样,托付刘二姐送身体不好的大姐回家。临走前,她特意对姐妹俩说:“我家就是普通农户,里里外外都得干活,没有一个闲人,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姐要是真想再来我家做工,不如先回家把身子骨养结实了,将来我家缺人用,肯定先想到你。可要是你现在非要较劲儿攀扯——只要二姐在我家做工,你就不肯放弃,非得现在来——那我也没办法,只能先辞了二姐。所以这事该怎么办,你们路上慢慢商量吧。”
第二日一早,刘二姐准时来上工,还特意跟刘氏保证,大姐以后不会再来闹了。至于姐妹俩路上究竟说了什么,二姐不想拿来烦怀孕的三妹刘氏,刘氏也没追问。
云新阳和兴旺在家歇了两天。第三天早上准备去书院时,亮亮却抱着兴旺的腿不放,软磨硬泡要他留下。兴旺没法,只好留在家里陪孩子;云新阳也因此出发晚了些。等他赶到吴家书院时,早有小厮在门口候着,见了他便躬身道:“云秀才,老爷吩咐了,您一到,就请去他的书房。”
云新阳快步来到书房,只见范丞坤等人都已坐在里面。他刚找了个位置坐下,吴夫子便从案上拿起一叠纸,递了过来。云新阳起身接过一看,竟是吴夫子这两日写下的策论。
他抬头看向吴夫子,眼神里带着询问——是否可以当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