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离开甘露殿后,李世民依旧坐在里面。
他拿起案几上的宣纸,端详了好久。
“哎,就依他吧。”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最终拿起桌上的笔,在纸张正中间写下李承乾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下了决定以后,李世民背负双手走到屏风前,看着观音婢在上面留下的字。
思绪再度回到以前。
“观音婢,你的遗言,朕岂会忘记呢”
李世民低声呢喃。
翌日。
今日气格外晴朗,早晨的阳光斜照,光辉铺洒在太极殿的木地板上。
百官陆续赶到太极殿内,他们诧异地现,太子李承乾也出现在大殿前的左下。
“近几个月以来,无重大事情讨论,太子都不会来朝会听政。”
“难不成今日有大事要商议?”
百官心里非常疑惑。
杜荷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太极殿,抬头四顾,正好看到李承乾朝着他点头。
“呃”
杜荷愣了一下,随后朝李承乾隔空抱拳行礼。
他心里满是疑惑。
李承乾这家伙,今日怎么来听政?
难不成李世民被他服了?
不会吧
后面来的一帮三品以上重臣,他们在看到李承乾的时候,脸上同样露出疑惑的神情。
文武百官带着疑惑,开始了今的朝会。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举着笏板汇报。
“禀报陛下,司农丞相里玄奖以及一众使者,已经带着诏令出使高句丽,预计半个月内到达。”
“张士贵、阎立德、萧锐和姜确等人,已经在做准备,稍后也会相继出。”
听到高士廉的汇报,李世民微微颔,他脸色不变道。
“尚书省要统筹好战前准备工作,切莫出现问题,违者军法处置!”
“遵令!”
高士廉拱手行礼,随后脸色凝重地坐下去。
房玄龄任司空以来,已经较少履行尚书左仆射的职权,现在尚书省的运转,基本握在高士廉的手里。
接下来,其余各部长官,也陆续汇报了各自部门的情况。
等大家的差不多时,李世民冷不丁地,向朝臣抛下一枚重磅炸弹。
“诸位爱卿,昨日太子向朕请缨,要代朕御驾亲征高句丽,你们怎么看?”
哗啦
朝臣瞬间沸腾。
听到太子要充当统帅,出征高句丽这个荒诞的消息。
所有大臣的脸上满是惊愕之色。
“太子脑子抽了吗?”
“真是不知死活,竟然敢请缨征伐高句丽,想立功想疯了吧?”
“这功劳,可不是那么好拿的啊!”
群臣心中暗暗想到,紧接着,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脸色淡然的李承乾身上。
就在大部分臣子心里满是担忧、不解、质疑之时,魏王的一众党羽,脸上都露出兴奋的表情。
太常寺卿韦挺和工部尚书杜楚客,两个魏王府的核心幕僚,他们相互间交换了一下眼神,眼神里露出一抹精光。
这太子不会以为编撰出拼音和汉语字典,便觉得自己才能无双吧?
谁给他的自信,竟然敢请缨挂帅,代替陛下出征高句丽?
不过,这对魏王来正中下怀,有大的好处!
太子没有统兵之能,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加上高句丽的战斗力极其的惊人,如果太子统帅出征,吃了一场大败仗以后,那他还当个屁的太子。
正当朝臣心思各异,纷纷打起算计的时候。
谏议大夫兼太子宾客褚遂良站了起来,他持着笏板忧心忡忡劝谏道。
“陛下,太子尚且年轻,且从未统兵作战,虽然有心为陛下为大唐分忧,但此决定极为不妥!”
“微臣建议,应当遣一员大将作为统帅,出征高句丽即可。”
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想法,派大将作为统帅去收拾高句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