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阳舒展)
1984年深秋,749局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乾峃昇将一份文件重重摔在会议桌上,纸张碰撞的声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文件页,“梦境操控者沈星河脑机接口实验风险评估报告”
几个大字刺得人眼睛生疼——报告中明确指出,长期植入式脑电电极可能导致神经损伤,且存在意识被外部干预的潜在风险。
“我们的研究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乾峃昇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疲惫的眉心,“对特异功能者的研究,究竟该如何把握尺度?当研究成果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苏晴率先站了起来,作为直接参与受试者研究的科研人员,她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担忧:“就拿沈薇来说,每次进行能量感知实验,她都会出现头痛、呕吐等副作用。
我们采集她细胞样本时,是否充分尊重了她的知情权?她只是个普通女孩,不是实验小白鼠!”
说着,她将一叠厚厚的体检报告推到众人面前,上面记录着沈薇每次实验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周启铭却皱起了眉头,作为量子物理组的负责人,他更看重研究的科学价值:“但如果因为伦理顾虑畏缩不前,这些可能改变人类认知的研究就会停滞。
我们可以完善实验保护措施,但不能因噎废食。”
他调出一组数据,“量子共振探测器的新现,已经让心灵感应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现在放弃,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陈默摩挲着配枪的握把,刑侦专家的思维让他更关注潜在风险:“上个月,军方来人询问高反应能力的实战化应用。
一旦这些能力被改造成杀人武器,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必须给研究划下红线!”
他的话让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意识到,749局的研究早已不再局限于科学探索,而是牵扯到更复杂的利益与伦理博弈。
玄真子轻轻摇了摇铜铃,打破了僵局:“老道虽不懂你们的科学理论,但《道德经》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们研究这些‘天人异象’,本应怀着敬畏之心,若将其异化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必遭天谴。”
他的话虽带着几分玄奥,却让不少人默默点头。
争论持续了整整三天,期间甚至爆了几次激烈的争吵。
最终,乾峃昇拍板决定:成立伦理审查委员会,由心理学专家许明哲担任主席,成员涵盖科研、法律、伦理等多领域人士;同时暂停所有存在高风险的实验项目,直到伦理准则制定完成。
许明哲接手后,立即展开了大量工作。
他组织团队走访每一位特异功能者,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担忧。
在与空间感知异能者林悦的交谈中,他现这个年轻女孩最大的恐惧,不是实验风险,而是自己的能力被当成“怪物”
的标志。
“我只想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林悦轻声说,“而不是永远活在仪器和检测之下。”
与此同时,伦理委员会参考国际科研伦理准则,结合749局研究的特殊性,开始起草伦理准则。
经过数十次修改,《749局自然现象研究伦理规范(试行)》终于出炉。
准则明确规定:所有受试者必须签署详细的知情同意书,且有权随时退出实验;禁止以任何形式强迫或诱导受试者参与研究;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严禁用于军事攻击、侵犯人权等非人道目的。
准则实施后,第一个接受检验的是“历史场景重现”
项目。
陆承钧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时,惊讶地现文件中详细列出了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精神疲劳、记忆混淆等,甚至注明了实验报酬和医疗保障条款。
“这让我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他笑着说,“而不是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