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默默掏出炭笔,一笔一画重新描摹。
孟梁安看着女儿瘦小的身影映在残墙上,忽然道:“你知道为什么我给你取名‘知棠’吗?”
知棠回头。
“‘知’是明辨是非,‘棠’是为民遮荫。我希望你长大后,不必像我一样在战火中挣扎求存,而是能站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地说:我是医者,我值得被信任。”
少女眼眶湿润,轻轻靠在母亲肩头。
冬去春来,海棠再开。
这一年清明,全城春棠分馆同步举行“亮灯仪式”。夜幕降临之际,千盏琉璃灯同时点燃,灯罩上绘着药材图谱与患者康复画像,光芒连成一片,宛如星河落地。
沈东灼携子女立于高台,朗声道:“今日起,每年此日定为‘仁心节’。凡救一人者,授一灯;凡捐药者,点一烛。愿这光,永不熄灭。”
孟梁安站在人群中,仰望灯火,忽觉袖中短匕再次微动。她取出一看,刀柄上那半句诗不知何时已被沈东灼补全:
“心灯不灭,何惧夜长;
仁术所至,春色满棠。”
泪水悄然滑落。
她知道,丙仲康或许仍在暗处窥伺,仇恨的种子未必全除。但她也深知,只要还有人在病床前守候,在废墟中施针,在风雪里送药,春棠就不会倒。
多年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来到春棠总馆,献上一枚锈迹斑斑的军牌。他说:“当年我在雁门关重伤濒死,是春棠女医用身体挡住落石,把我拖出塌房。她临终前说:‘告诉我的孩子,娘没逃。’我找了三十年,才知道她叫柳芸。”
知棠接过军牌,郑重收入“仁心堂”英名录。
当晚,她在《行医笔记》末页写道:“母亲教会我,药香是最温柔的武器,而信念,是比铠甲更坚固的护盾。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完美,但只要有人愿意低头种药,春天就一定会回来。”
风铃轻响,海棠簌簌。
月下素影依旧,执灯翻卷,守一方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