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舞。”一位网友写道,“今天,在你们的书里,我看见了她。”
“我妈妈从未学过舞,但她生前总说,‘只要有人跳舞,那就是我在跳舞。’”另一位网友留言,“谢谢你们,让我终于听见了她的声音。”
春棠看着这些留言,心中满是欣慰。她轻轻抚摸着屏幕,低声说:“妈妈,你们的舞,我们跳完了。”
窗外,雨停了,天边透出一丝微光。海棠树的枝桠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母亲们的脚步,轻轻落在大地上。
她们知道,这只是开始。母亲们的梦,还在风中继续生长。
海棠未谢,梦未远去。
风起海棠,梦未远去。
风起海棠,梦未远去。
风起海棠,梦未远去。
春棠和李然坐在图书馆的长桌前,翻阅着一封封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这些信纸或皱或新,字迹或工整或潦草,但每一行都饱含着深情与期待。她们已经习惯在这样的午后,阳光透过海棠枝桠洒在案头,像母亲们温柔的目光,静静注视着她们继续未竟的事业。
“你看这封。”李然将一封信轻轻推到春棠面前,信纸上的字迹略显稚嫩,但情感真挚,“来自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她妈妈是非洲草原上的牧羊人,临终前教会她跳了一支关于风的舞。她说,希望我们能把它编进下一本书里。”
春棠接过信,轻轻读着,眼中泛起温柔的光:“她还画了舞步呢……你看,这里是一圈圈旋转,像是风吹过草浪。”
“我们应该去一趟。”李然说,“去非洲,去亲眼看看那些母亲们生活的地方,听她们的子女亲口讲述。”
春棠点头:“是该走远些了。不只是记录,而是真正走进她们的生活。”
于是,她们开始筹备一次全新的旅程??“母亲之舞:世界之行”。这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深入灵魂的探寻。她们计划走访五大洲,走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亲与子女之间,记录她们的故事、舞蹈、音乐与信仰。
她们的第一站是非洲草原。
在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她们见到了那个十岁的小女孩,名叫艾拉。她的母亲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中去世,临终前用尽最后的力气教她跳了一支关于风的舞。艾拉说:“妈妈说,风是母亲的灵魂,它会带着我们的思念,吹过山川、河流,最终回到我们身边。”
春棠和李然站在草原上,看着艾拉赤脚在风中旋转,裙摆飞扬,像是风的裙角。她跳得很慢,但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仿佛在诉说着母亲的遗愿。
“妈妈,你在吗?”艾拉轻声念道,声音随风飘散。
李然站在一旁,泪水悄然滑落:“她在。”
她们将这支舞录下来,配上艾拉的叙述,剪辑成一段影像,命名为《风之舞》。影像上传后,很快在社交平台上引起广泛关注。一位来自南美的网友留言:“我妈妈生前也常说,风是她回来的方式。每次风吹过,我都觉得她在轻轻拥抱我。”
第二站,她们来到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