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的建筑图纸。
她们将这本书命名为《母亲的舞:十年回声》。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她们重新翻看了最初在巴黎巡演时的影像。那时的她们,还带着母亲的舞步,带着对世界的疑问,踏上旅程。如今,十年过去,她们的脚步遍布全球,母亲们的梦也被更多人看见。
“还记得我们在纽约遇见的林婉如吗?”春棠轻声问。
李然点头:“她母亲生前最爱跳舞,她说,‘只要风还在吹,她就能跳。’”
春棠微笑:“她的故事,一定要收录在这本书里。”
她们继续整理,一封封信件被扫描、归档,一段段影像被剪辑、保存。她们甚至邀请了几位母亲的子女,为这本书撰写回忆文章。
在东京,一位母亲的女儿写下了一段话:“我妈妈从未跳过舞,但她生前总说,‘如果有人跳舞,那就是我在跳舞。’今天,我在你们的舞里,看见了她。”
在伦敦,一位母亲的儿子写道:“我妈妈走后,我一直觉得她的梦还没结束。今天,我在你们的展馆里,替她跳完了那支舞。”
在开普敦,一位年轻的黑人女孩写道:“我妈妈也跳过舞,她走后,我一直觉得她没说完的话,被风带走了。谢谢你们,让我终于听见了她的声音。”
春棠看着这些文字,泪水悄然滑落。她轻轻抚摸着书稿,低声说:“妈妈,你们的舞,我们跳完了。”
李然站在她身旁,轻声道:“她们一定听见了。”
书籍的编辑工作持续了几个月,最终在春天完成。出版当天,春棠和李然站在巴黎的书店里,看着读者们翻阅这本书,心中满是柔软。
一位老人坐在书店的角落,轻轻翻开书页,泪水滑落:“我妈妈走了,可我总觉得她还在。今天,我在你们的书里,看见了她。”
另一位年轻人站在书架前,轻声念道:“如果有人跳舞,那就是我在跳舞。”
春棠走上前,轻声说:“谢谢你,让我们听见你妈妈的声音。”
年轻人点头:“谢谢你们,让我终于看见她的舞。”
《母亲的舞:十年回声》一经出版,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热烈反响。读者们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分享自己母亲的故事,讲述那些未曾说出口的思念。
“我妈妈生前最爱跳舞,可她走得太早了,我甚至没来得及看她跳完最后一支舞。”一位网友写道,“今天,在你们的书里,我看见了她。”
“我妈妈从未学过舞,但她生前总说,‘只要有人跳舞,那就是我在跳舞。’”另一位网友留言,“谢谢你们,让我终于听见了她的声音。”
春棠看着这些留言,心中满是欣慰。她轻轻抚摸着屏幕,低声说:“妈妈,你们的舞,我们跳完了。”
窗外,海棠花开得正好,花瓣随风飘落,像是母亲们的脚步,轻轻落在大地上。
她们知道,这只是开始。母亲们的梦,还在风中继续生长。海棠未谢,梦未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