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迟此时正与谢砚在某处宅子里密谈。
谢砚递了份京外传来的密报给萧迟看,萧迟问齐冥话时,边一目十行看密报。
看完,密报被他投入煮茶的炉子里,“姑娘自己动手打的人?”
炭火舔舐密报。
密报很快烧成灰烬。
齐冥回道:“白露打的。”
萧迟便没再多问,只命齐冥,“把沈东灼引到这儿来。”
沈东灼去北定王府找萧迟。
只要萧迟不在王府,下人根本不知道主子人在何处。
就算知道,也不会透露。
但有齐冥派人传了话回府在先,管家不但......
###第四十三章:故土情深
张明远回到棠荫堂后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庭院的小径散步,看着阳光洒在老梅树上,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那个春日的午后。他常常想起林若兮老师,那位引导他走上文化传承之路的启蒙者。如今,“春水计划”已经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但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初林老师的教诲和鼓励。
这一天,一封来自故乡小镇的信件打破了棠荫堂的宁静。写信的是张明远儿时的好友李青山,他如今已是镇上的小学教师。信中提到,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小镇上的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教育,许多孩子甚至连毛笔都没摸过。李青山希望“春水计划”能够关注到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为他们带去一些资源和支持。
读完信件,张明远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己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也想起了那些曾经给予他帮助的人们。他知道,如果“春水计划”真的要实现文化的全面传承,就不能忽略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地方。
当晚,他召集了苏瑶、赵青以及几位核心成员开会,讨论如何将“春水计划”的影响力扩展到更多偏远地区。苏瑶率先发言:“老师,我们可以通过线上课程的方式,先让这些地方的孩子们接触到基础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可以派遣青年讲师团的成员前往实地教学。”
赵青补充道:“另外,我们可以联系一些企业或公益组织,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教材、文具等物资。”他的语气中透着坚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让更多孩子受益。”
张明远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缓缓说道:“很好,你们的想法都很有建设性。但记住一点,无论用什么方式,我们的目标始终不变??那就是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次行动,就命名为‘故土计划’吧。”
---
###第四十四章:山乡行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故土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批志愿者由青年讲师团中的五名成员组成,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教材和教学设备,踏上了前往张明远故乡小镇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