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军!”
长公主惊愕。
梁国除了北疆、远东、南昭、西北四异姓王手握兵马和京都戍卫京畿的重兵外,各处还设有屯兵地。
云台军便是离京都不远的一处屯兵地。
萧迟前往北疆,带走了西郊营和另外一处离京都较近的屯兵地的兵马。
留了东郊营兵马和云台军戍卫京畿。
却未料这云台军直接反叛了?
长公主怒道:“你们是想造反吗!”
“造反的是你们萧家。”沈东凌身后另一匹马出现,马上之人是二国舅武兴侯次子方靖宇,他冷笑扬声,“......
随着北疆的繁荣发展,萧迟开始着手解决一个长期困扰当地百姓的问题??医疗资源匮乏。他深知,要让这片土地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基础,更要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于是,他决定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入手,为北疆的老百姓谋福祉。
说干就干,萧迟首先派遣使者前往各地招募名医,并承诺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快,就有不少医术高明的大夫响应号召,纷纷来到北疆定居行医。为了让这些医生能够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萧迟还专门设立了医疗机构,配备了先进的诊疗设备。同时,他还鼓励民间开办诊所,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服务网络。
为了提高整个地区的医疗水平,萧迟还特别重视医学教育。他在城中建立了医学院校,邀请知名学者前来授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这些年轻学子们毕业后,被分配到各个角落,将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带到了每一个村落。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也为北疆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疆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曾经因为缺医少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老百姓,如今可以方便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在这里得到了攻克,人们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萧迟的精心谋划和无私奉献。
在一次例行巡访中,萧迟遇到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妇人。她拉着萧迟的手,激动地说:“王爷啊,以前我们这里人生病只能听天由命,现在不一样了,有你们这些好大夫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听到这话,萧迟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除了改善医疗条件外,萧迟也没有忽视教育的重要性。他深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北疆的面貌,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完善医疗卫生体系的同时,他也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新建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某日清晨,阳光洒满大地,北疆迎来了新的一天。萧迟站在城楼上,望着眼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心中涌起了无限感慨。经过多年的努力,北疆已经成为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地方,百姓们安居乐业,军队日益强大。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自己也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
正当萧迟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时,一封来自京都的信件打破了宁静。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