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传来的信号波形还在终端上跳动,沈逸的手指悬在分析键上方,没有按下。
他盯着那串不规则的脉冲频率,三十七秒一次,像某种节律在逼近。
几秒后,他关掉了频谱界面。
“所有人,检查呼吸节奏。”
他的声音不高,却让频道里原本低语的队员立刻安静下来。
没人提问。
这段时间以来,他们已经习惯在关键时刻听从指令,而不是追问原因。
沈逸调出系统后台,启动“心理状态监测模块”
。
数据流迅填充视野——林悦的心率比基准值高出十二次,肾上腺素浓度持续上升;前锋组两名成员的呼吸间隔缩短了近三分之一,属于典型的应激前兆。
这些变化细微,但在系统标记下清晰可见。
他关闭公共频道,单独向林悦送一条加密信息:“你刚才校准延迟了12秒,重复读数是否确认无误?”
回复几乎是即时的:“信号确实存在,强度在缓慢爬升,但来源方向模糊。”
“明白。”
他回了一句,没再多说。
他知道问题不在数据,而在操作者本身。
越是专注的人,越容易在临界点前陷入自我怀疑。
而林悦,正站在那个边缘。
他重新打开广播,声音放得更缓:“现在进入整备静默期。”
短暂停顿后,一段录音响起。
是电子合成音混杂着杂乱呼喊,背景里还有爆炸的余波震荡声。
那是他们三个月前炸毁敌方补给中枢时,系统自动记录下的胜利瞬间。
没有刻意剪辑,也没有欢呼口号,只有真实到近乎粗糙的声音片段。
录音结束,频道里依旧没人说话。
沈逸继续道:“我第一次带队突入高危区,站在门前十七分钟,手指抖得连战术手套都扣不上。
最后是我自己把武器塞进别人手里,让他先走一步,我才跟上去。”
他停了一下,“那时候我就知道,不怕的人不存在。
只是有人学会了不让恐惧控制动作。”
岩壁旁的一名队员微微低头,调整了肩带的位置。
另一个原本握着控制器过紧的指节松了些。
“现在,闭眼十秒。”
他说,“回想你们最成功的一次配合。
不是结果,是当时彼此信任的感觉。”
没有人迟疑。
几秒钟内,频道里的呼吸声开始趋于同步。
沈逸看着系统界面中逐渐平稳的生命体征曲线,轻轻点头。
他知道这支队伍能打硬仗,也经历过生死关头。
但他们太久没有面对这种级别的未知了——一个本该消失的组织标记,一段不属于任何已知系统的脉冲信号,还有那扇将在六小时后开启的c门。
不确定性正在积累,而人脑总会为未知填补最坏的想象。
十分钟过去,他逐一唤醒队员。
“睁开眼。
检查装备握持状态,确认通讯响应延迟。”
指令下达后,反馈一一传来。
所有人均已完成自检,状态正常。
但他没急着恢复原计划流程。
他起身,走到林悦所在的掩体角落。
她正低头查看控制器,指尖在触屏上来回滑动,像是在反复核对某个参数。
“你刚才说延迟低于o3秒。”
他在她身旁停下,“实际是o28秒,比标准快两个单位。”
她抬眼看向他。
“你是全队唯一能在干扰环境下保持信号锁定的操作手。”
他语气平静,“上次行动中,你在断链信号反扑的瞬间切换了加密层,提前预判了他们的攻击节奏。
这一点,连系统都没来得及提示。”
林悦的眉头微不可察地松开了一些。
沈逸随即调出“心理映射界面”
,将她的神经活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