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的脚步在黑暗中停得极稳。
通道尽头的墙体残破处透出微弱气流,他没有继续向前,而是抬起手腕,终端界面无声亮起。
倒计时仍在跳动:oo:29:41。
刚才那道震源破坏留下的裂缝边缘还残留着细微的能量波动,像是被强行撕开后尚未愈合的伤口。
他指尖轻点,调出系统日志。
策略模拟空间瞬间展开,眼前浮现出排水支管三维模型,敌方巡逻路线、扫描频率、墙体结构强度一一叠加。
数据流飞滚动,推演进程在脑内压缩至毫秒级。
第一轮结果跳出——原定路径已被标记为高危区,三分钟后将有两组守卫交叉换防,封锁所有可见出口。
“林悦。”
他压低声音,频道只开启单向传输,“解码仪切到密度反扫模式,目标是西北侧墙体接缝,从第三条横向裂纹开始。”
耳机里传来轻微按键声。
几秒后,林悦的声音传回:“有反应,中间层密度比周边低百分之十二,像是空腔结构。”
“不是空腔。”
沈逸盯着终端反馈,“是上次震动后形成的共振薄弱带,还没完全闭合。
还能用一次。”
他说完,迅切换通讯频段,将一组加密指令送至陈宇终端。
干扰器信号必须再维持七分钟,但不能再沿用之前的规律性跳频。
敌方已经开始识别异常波动。
陈宇那边没有回应,只有设备重启时的短促提示音。
沈逸知道他已经收到命令。
通道另一端,激光阵列的红光依旧规律交错。
监控探头每十五秒完成一次旋转扫描,热感模块同步运行,捕捉任何出环境基准温度的移动体。
常规潜行装备在这种环境下几乎无效。
沈逸闭眼,再次启动策略模拟空间。
这一次,他加入了林悦传回的墙体数据和实时气流扰动曲线。
百万次推演快筛选,最终锁定一个极窄窗口:每次激光切换后的第23秒,西北角探头因信号交叠出现o7秒延迟。
这个间隙太短,稍有偏差就会暴露。
“准备变阵。”
他在频道里说,“震源器还有多少能量?”
林悦检查设备:“核心元件还能释放一次脉冲,但功率不足,破不开墙。”
“不用破墙。”
沈逸睁开眼,“把它拆了,把震荡模块接到干扰器输出端。”
“你是想……用共振干扰掩盖我们的移动?”
“对。
让墙体看起来像是在自然震动。”
林悦没再问,立刻动手拆解。
金属外壳被拧开,微型震源生器的核心元件被取出,接口重新焊接。
她的手指有些抖,但动作精准。
三分钟后,组合装置完成。
“接通试试。”
沈逸说。
林悦按下测试键。
终端波形图上立刻出现一段微幅震荡信号,与周围环境震动几乎一致。
再放大看,频率恰好能覆盖人员贴壁移动时产生的微小扰动。
“可以骗过传感器。”
她低声说。
“等我信号。”
沈逸调出倒计时,目光锁定监控循环节点,“陈宇,最后一次跳频,往东偏移三十米,然后关机藏好。”
频道那头沉默了一瞬,接着传来一句:“你最好别让我白跑一趟。”
下一秒,干扰器信号猛然向东侧通道跃迁。
高频杂音骤然爆,引得远处两名守卫立刻转向追击。
主控区外围警戒力量随之松动。
就是现在。
沈逸抬手,打出一组手势编码。
林悦会意,立即激活震荡脉冲干扰波。
两人贴着破损墙体缓缓靠近激光阵列入口。
当红光再次熄灭、新周期开始的瞬间,沈逸数到第二步,便带着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