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真实案例。
一共十三人,分布在五个赛区,职业、等级、活跃时间各不相同,唯一共同点是:他们都曾在非公开赛事中接触过同一类外部设备。
“这些人的账号后来怎么样了?”
“清空。”
沈逸回答,“技能树、装备栏、成就记录,全部归零。
系统判定为‘无效绑定’,无法恢复。”
林悦猛地抬头:“也就是说,他们不是退出游戏……是被系统主动剔除了?”
“准确地说,是被系统认定‘从未绑定过’。”
沈逸纠正道,“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低频的警报声仍在耳边回荡,像是某种倒计时。
“三轮测试已经完成。”
林悦看着报告结论,“成功率百分之百。
下一个目标……是我们。”
“不止是我们。”
沈逸说,“是所有深度绑定者。
只要系统能确认你是‘真实用户’,你就可能成为下一个清除对象。”
林悦的手指落在键盘边缘,指尖微微紧。
她突然意识到,这场对抗早已出个人恩怨的范畴。
这不是一场比赛,也不是一次入侵,而是一场针对整个玩家群体的清洗。
“我们必须公开这些信息。”
她说,“让所有人知道危险的存在。”
“不行。”
沈逸立刻否决,“一旦消息扩散,对方会立刻更换方案。
我们现在唯一的筹码,就是他们还不知道我们现了真相。”
林悦咬住嘴唇:“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会有更多人消失。”
“我们不做无谓的牺牲。”
沈逸的声音沉下来,“但也不能坐以待毙。
从现在起,所有队员停用外部调试设备,关闭非必要权限共享。
我会重新激活旧日志中的追踪协议,顺着这段代码的传播路径往回找。”
“你要直接追到源头?”
“他们用了我的东西。”
沈逸一字一句地说,“那就该让我看看,是谁在背后操刀。”
林悦深吸一口气,开始执行指令。
她将报告设为最高保密等级,仅限当前终端读取,随后启动数据溯源程序。
系统开始扫描近三个月内的异常登录记录、跨服传输日志、以及所有涉及“绑定验证”
的后台操作。
进度条缓慢推进,每跳出一条可疑数据,都会触一次自动比对。
几分钟后,屏幕上突然跳出一组重复出现的ip伪装序列,其行为模式与当年维度裂隙事件中的入侵路径高度相似。
“找到了?”
林悦问。
“接近了。”
沈逸说,“但这只是中转站。
真正的控制端还在更深层。”
林悦正要继续追查,主控台忽然震动了一下。
隔离终端的本地存储区自动弹出一份隐藏文件,命名格式与其他日志完全不同。
她点开一看,是一段极短的操作回放——正是刚才那名受影响队员在被干扰状态下输入“坐标e-7”
之前的三秒钟画面。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方微微颤抖,眼神涣散,但在某个瞬间,瞳孔收缩了一下,像是短暂恢复了意识。
“他在挣扎。”
林悦说。
“所以他留下了痕迹。”
沈逸说,“不是被动输入,是反抗时的微小偏差。”
林悦放大画面帧率,逐毫秒分析手指移动轨迹。
在第二秒末,队员的左手小指曾轻微抽动,碰到了f12键——那是系统默认的紧急记录触键。
“他想留下线索。”
她立刻调取那一刻的环境数据,果然捕获到一段未送的本地缓存:三个数字,一个符号,两个字母。
“7-Ω-e。”
“这不是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