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永不反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蒙恬接过降表,看了一眼,然后对义渠君说:“义渠君,你能识时务,归降秦国,是明智之举。
我蒙恬在此承诺,定会奏请陛下,保你义渠部落延续,还会赏赐你粮食和铁器,让你的部众,能在这片草原上安居乐业。”
说完,蒙恬让人把巴图带了过来,对义渠君说:“巴图将军是个猛将,我已经答应他,若是你归降,就放他回来。
现在,我把他还给你。”
巴图看到义渠君,激动地跪了下来:“君上!”
义渠君扶起巴图,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巴图,让你受苦了。”
蒙恬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有些感慨。
他对义渠君说:“义渠君,你先在营中休息,我这就写奏折,快马送往咸阳,奏请陛下定夺。”
“多谢蒙恬将军。”
义渠君躬身道。
蒙恬的奏折很快就送到了咸阳。
惠文王躺在病榻上,看到奏折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让人拟好圣旨,下令在义渠故地设置北地郡,任命官吏治理,同时赏赐义渠君粮食五千石、铁器两百件,让他继续统领义渠部落,归北地郡管辖。
圣旨送到秦军大营后,蒙恬立刻让人把圣旨宣读给义渠君听。
义渠君听后,感激涕零,再次向蒙恬躬身道谢:“多谢陛下恩典!
多谢蒙恬将军!
我义渠部落,定会永远忠于秦国,永不反叛!”
蒙恬点了点头:“义渠君,你放心。
只要你们忠于秦国,陛下和太子,都会善待你们的。”
随后,蒙恬率军进入庆阳,接管了义渠的王庭。
他按照惠文王的旨意,在义渠故地设置了北地郡,任命了郡守和县令,推行秦国的法律和制度。
同时,他还让人把秦国的粮食和铁器,送到了义渠部落的各个营地,让义渠的部众,都能分到粮食和铁器。
义渠的部众们,看到秦国不仅没有伤害他们,还赏赐他们粮食和铁器,都非常感激。
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忠于秦国,永远不再反叛。
七、北境安澜
数月后,北地郡的治理已经步入正轨。
郡守和县令们都是从秦国挑选来的贤能官吏,他们在义渠故地推行秦国的农耕技术,教义渠人种植粟米和小麦;同时,他们还在各地设立了集市,让秦民和义渠人可以互通有无,促进了两地的经济交流。
临洮堡的赵伯,终于盼到了好消息。
秦军平定义渠后,不仅把之前被义渠人掳走的边民都救了回来,还赏赐了边民们不少粮食和种子。
赵伯的小孙子虎子,也终于回到了他的身边。
这一天,赵伯带着虎子,来到洮水边上。
洮水边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妇女们在河边洗衣,孩童们在河边追逐嬉戏,远处的草原上,牛羊满坡,秦民和义渠人一起放牧,有说有笑。
“爷爷,你看!
是秦军的叔叔!”
虎子指着远处的一队秦军骑兵,兴奋地喊道。
赵伯顺着虎子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一队秦军骑兵正在草原上巡逻,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着光,脸上带着笑容,时不时地和草原上的牧民打招呼。
“是啊,是秦军的叔叔。”
赵伯笑着说道,“有他们在,我们北境的百姓,再也不用害怕义渠人了。”
虎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拉着赵伯的手,说道:“爷爷,我长大了也要当秦军,保护北境的百姓!”
赵伯摸了摸虎子的头,眼里满是欣慰。
他知道,虎子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有秦军在,有秦国在,北境的百姓,再也不用遭受战火之苦,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蒙恬站在庆阳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