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谷惊霆:赵燕伐秦记
第一章合纵裂,烽烟起:邯郸宫的议事殿内,青铜灯盏的火焰被穿堂风卷得忽明忽暗,映得赵王何的脸一半在光里,一半在阴影里。
他手中攥着的竹简书简已被捏得变形,墨迹洇开,晕染了“楚与秦盟,割黔中之地”
几个字——这是赵国斥候从楚都郢城加急送来的密报,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麻。
“竖子无信!”
赵王何猛地将竹简掼在案上,玉圭相撞出脆响,“当初在洹水会盟,熊槐(楚王)拍着胸脯说‘楚赵同气,共抗强秦’,如今倒好,转头就跟秦狗私相授受!
合纵联盟,竟成了他楚国谋利的棋子!”
殿内大臣皆垂,无人敢接话。
上卿蔺相如站在左侧,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他知道赵王的愤怒并非无由:三年前,六国在洹水会盟,苏秦奔走其间,终于让魏、赵、韩、楚、燕、齐六国达成合纵,约定“一国受秦攻,五国共援之”
。
可短短三年,先是齐国中立,如今楚国又公然背叛,合纵联盟已如断弦之弓,摇摇欲坠。
“大王息怒。”
赵国大将军赵奢上前一步,甲胄上的铜片碰撞出声,“楚国背盟固然可憎,但当务之急,是不让秦国看轻了我们。
若此时忍气吞声,他日秦必挥师北上,赵国危矣!”
“赵将军之意是?”
赵王何抬眼,眼中的怒火稍歇,多了几分期许。
“燕国君臣昨日已派使者来邯郸,言‘楚背盟,乃六国之耻,愿与赵共伐秦,讨此不义’。”
赵奢声音铿锵,“臣以为,可趁秦主力在河西防备魏国之际,与燕国联手,从北方突袭秦国上郡、北地郡。
秦猝不及防,必能一战破之,既报楚国背盟之仇,也让六国看看,赵燕二国的骨气!”
这话正合赵王心意。
他走到殿中,望着墙上悬挂的天下舆图,手指从邯郸划到蓟城,再直指秦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好!
便依赵将军所言。
传寡人之命,调代郡、雁门郡守军共五万,由赵将军统领;再复信燕王喜,约定半月后在代郡边境会师,共击强秦!”
蓟城的燕王宫,比邯郸更显局促。
燕王喜捧着赵国的回信,手指反复摩挲着“共击强秦”
四字,眉头却锁得更紧。
他身旁的太傅鞠武轻声道:“大王,赵国虽强,但秦国虎狼之师,不可小觑。
楚国背叛后,合纵已散,我燕单独与赵伐秦,若败,恐引火烧身啊。”
“太傅多虑了。”
燕王喜放下竹简,语气却有些虚浮,“寡人何尝不知秦强?可楚国背盟,若我燕不表态,他日合纵彻底瓦解,秦国第一个要吞的,便是我这北方小国。
再者,赵奢乃当世名将,麾下赵军精锐,我燕再派三万锐卒相助,以六万之众攻秦北方,秦必难挡。”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传旨,命剧辛为燕军主将,率三万步兵、五千骑兵,即刻开赴代郡,听候赵将军调遣。
告诉剧辛,此战只许胜,不许败——败了,燕国就没了立足之地!”
三日后,代郡边境的校场上,赵燕联军的旗帜迎风招展。
赵奢身披黑甲,腰悬长剑,看着眼前排列整齐的士兵:赵军的红甲如烈火,燕军的青甲似寒水,六万将士的呼吸汇聚在一起,竟让清晨的风都多了几分凝重。
剧辛策马来到赵奢身边,老迈的脸上刻满风霜:“赵将军,我燕军已备好十日粮草,可随时进军。
只是秦国防守如何,尚未探明,需派斥候先行侦查才是。”
赵奢勒住马缰,目光望向西方秦国的方向,那里的天际线隐在黄土尘埃后,看不真切:“剧将军放心,斥候已派出去三日,想必近日便有消息。
我等只需在此休整,待摸清秦军动向,便一举破敌!”
他哪里知道,此时秦国咸阳的相府内,商鞅早已接到了斥候的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