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着黄河水长大的魏人,他的根在魏国,无论如何也拔不掉。
三、十城换将,秦营议策
三日后的清晨,秦营的了望塔传来消息:一支魏国使团正从东而来,打着“求和”
的旗号。
商鞅正在校场观看新军操练,听闻消息后立刻赶回帅帐,同时传令让众将前来议事。
半个时辰后,帅帐内已站满了秦国的高级将领。
裨将蒙骜一身戎装,甲胄上还沾着操练时的尘土;长史公孙贾捧着一卷竹简,神色凝重;中尉公子虔按着腰间的剑,目光锐利如鹰。
众人皆知,魏国此时派使团前来,必然与庞涓有关。
“报——魏国使者求见。”
卫士的声音再次响起。
“传。”
商鞅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
魏国使者是个年约五十的老者,穿着一身绣着锦鸡的大夫朝服,虽面带疲惫,却依旧保持着贵族的矜持。
他走进帅帐,对着商鞅略一拱手,却并未行跪拜之礼:“大良造,外臣奉魏王之命,特来与秦国商议休战之事。”
“休战?”
公子虔冷笑一声,“魏军在马陵大败,河西之地尽失,如今倒想起休战了?早干什么去了?”
使者脸上闪过一丝难堪,却依旧强作镇定:“两国交战,损兵折将,于双方都无益处。
魏王说了,愿以河西以东的十座城池,换回庞涓将军。”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片哗然。
河西以东的十座城池皆是沃土,其中的少梁城更是军事重镇,魏国竟舍得用如此重礼换回庞涓,足见其对庞涓的重视。
商鞅不动声色,手指依旧敲击着案面:“十座城池,确实是份厚礼。
只是庞涓乃当世名将,若放回魏国,他日再率军与秦国交战,岂不是养虎为患?”
使者立刻说道:“大良造放心,魏王已许诺,庞涓回国后,便解除其兵权,改任文职,绝不会再让他领兵伐秦。”
“口说无凭。”
公孙贾上前一步,展开竹简,“当年魏惠王许诺给公叔痤封地,事后却反悔;许诺给孙膑将军相位,转头便纵容庞涓陷害他。
这样的承诺,如何能信?”
使者被怼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商鞅见状,摆了摆手:“使者远道而来,先下去歇息吧。
此事重大,本良造需与众将商议后再做答复。”
待使者退下,帅帐内的议论声立刻高涨起来。
蒙骜率先开口:“大良造,十座城池可是块肥肉啊!
少梁城粮草充足,若能拿下,我军东出便多了一个据点。
庞涓虽有将才,但魏国已元气大伤,即便放回,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不可!”
公子虔立刻反驳,“庞涓精通兵法,当年率魏武卒横扫三晋,若非马陵之战中了孙膑的埋伏,我军未必能胜。
如今魏国虽弱,但只要庞涓在,一旦缓过劲来,必然会卷土重来。
此人不除,必是秦国东出的大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子虔所言极是。”
公孙贾附和道,“新法推行多年,我秦国虽强,但根基未稳。
若为了十座城池放回庞涓,他日他率军来攻,我们损失的恐怕不止十座城池。”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商鞅始终沉默着,目光落在地形图上的十座城池标记处,指尖在“少梁”
二字上反复摩挲。
他知道,蒙骜说得没错,十座城池对秦国而言确实重要,尤其是在新法需要更多土地来奖励军功的当下;但公子虔和公孙贾的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庞涓的军事才能放眼天下也寥寥无几,这样的人一旦放回魏国,无异于纵虎归山。
“诸位静一静。”
商鞅终于开口,帐内瞬间安静下来,“庞涓的才能,本良造比谁都清楚。
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