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过十五六岁,最小的甚至还没长矛高,手里握着锈迹斑斑的柴刀,却跑得比谁都快。
其中一个孩子,他看着有些眼熟——是赵二柱的侄子赵石头,昨天在田埂上,这孩子还攥着他哥赵虎的木牌,说要为哥报仇。
“庶民只配耕地?”
商鞅低声重复着甘龙的话,随即转向身边的公孙贾,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公孙大人,你看,他们不仅会耕地,还会打仗,会拿自己的命,换子孙的田。”
公孙贾是老世族出身,最初也曾反对军功爵制,可此刻看着眼前的景象,他却沉默了。
他想起自己家乡的佃户,每年辛苦耕种,却要将大半收成交给领主,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而推行军功爵制后,不少佃户参军立功,不仅自己获了爵,家人也分到了良田,再也不用看领主的脸色过日子。
他忽然明白,商鞅要的,从来不是打乱什么规矩,而是给这些挣扎在底层的人,一个往上走的机会。
就在这时,城门处传来一阵震天的欢呼。
商鞅抬头望去,只见秦军已冲破魏军的反扑,顺着城门涌进城里。
赵石头举着柴刀,跟在王翦身后,正朝着粮仓的方向跑去,他的衣服上沾着血,却笑得格外灿烂。
李三靠在城墙边,用左手拔出插在魏兵身上的长矛,又朝着下一个敌人冲去。
“驭手,驱车入城。”
商鞅下令,声音里带着一丝轻快。
战车再次启动,顺着秦军冲锋的路线,朝着汾阴城门驶去。
沿途的田埂上,还留着士兵们踩过的痕迹,偶尔能看到掉落的箭羽和断裂的矛尖,空气中的血腥味和焦糊味越来越浓,却奇异地让人觉得安心。
刚到城门下,就看见王翦浑身是血地跑过来,他的左臂被长矛刺穿,简单地用布条缠着,却丝毫不在意,只是兴奋地喊道:“商君!
城门已拿下!
魏昂那老东西被困在粮仓里了,弟兄们正在合围!”
商鞅点点头,目光扫过城门内侧。
地上躺着不少魏军的尸体,还有几个被俘的魏兵,正被秦军押着往城外走。
一个魏兵看着路过的赵石头,忍不住骂道:“你们这些秦狗,不过是些耕地的泥腿子,也配拿兵器?”
赵石头停下脚步,举起手里的柴刀,指着那魏兵:“俺们是泥腿子,可俺们靠打仗挣军功,靠自己的命换田!
不像你们,只会抢百姓的粮,欺负老百姓!”
那魏兵还想反驳,却被押解的秦军踹了一脚,只能悻悻地闭了嘴。
商鞅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赵二柱昨天说的话:“俺不要钱,只求城破后,能按商君的规矩,给俺那战死的儿子记个军功。
他说跟着商君打仗,俺家就能有田。”
是啊,这些庶民要的从来不多,不过是一个公平的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而他推行的新法,就是要给他们这个希望。
“走,去粮仓。”
商鞅对王翦说,随即催动车马。
沿途的街道上,不少汾阴的百姓正从家里探出头,看着涌入的秦军。
起初他们脸上还带着恐惧,可当看到秦军只是朝着粮仓的方向走,并没有抢掠百姓时,恐惧渐渐变成了好奇,甚至有几个胆大的百姓,还端着水出来,递给路过的秦军士兵。
一个老妇人握着一个秦军士兵的手,哽咽着说:“官爷,你们可算来了。
魏军在城里抢粮,俺家的存粮都被他们搜走了,俺那小孙子都快饿晕了。”
那士兵挠了挠头,从怀里掏出半块麦饼递给老妇人:“大娘,您先拿着给孩子垫垫肚子,等平定了城里,商君肯定会给大家分粮的。”
老妇人接过麦饼,对着士兵连连道谢。
商鞅看着这一幕,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大秦要的不仅仅是城池和土地,更是民心。
只有让百姓们相信,跟着大秦有好日子过,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