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不要让兄弟们松口气?”
一名老卒走进哨所,声音里带着点疲惫。
这些日子,士卒们日夜值守,连睡觉都穿着甲胄,每个人眼里都布满了红血丝。
蒙恬看向王翦,后者摇了摇头:“再等等。
没接到大营的命令前,一切照旧。
操练不能停,岗哨也得加派人手——谁知道魏人是不是玩的缓兵之计?”
老卒愣了愣,随即躬身应道:“是,伍长。”
蒙恬拍了拍老卒的肩:“辛苦大家了。
等这事过去,我替你们向将军请功。”
老卒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黄牙:“不图功,就盼着能安稳过冬。
只要魏人不来捣乱,咱们苦点累点都值。”
老卒走后,哨所里又安静下来。
篝火噼啪作响,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忽明忽暗。
蒙恬拿起案上的兵书,却没心思看,目光总不由自主地飘向帐外——魏营方向的烟尘越来越淡,最后彻底消失在天际,只留下一片空旷的荒原。
“你说,魏国内乱会有多严重?”
蒙恬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王翦靠在帐壁上,手指摩挲着秦弩的机括:“不清楚。
但能让他们把边境的五万大军调回去,恐怕不是小乱子。
说不定是公室争斗,或是贵族叛乱。”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凝重,“不管是什么,对咱们来说,既是机会,也是隐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机会?”
蒙恬挑眉。
“嗯。”
王翦点头,“魏人自顾不暇,短期内肯定不会再犯河西。
咱们正好趁这段时间练兵,巩固城防。”
他话锋一转,“但隐患也不小——魏人这次退得急,说不定会记恨咱们,等内乱平定了,再来寻仇。”
蒙恬赞同地点头:“所以,咱们不能放松。
就算大营下令撤防,咱们也得私下加强操练。”
他拿起案上的木简,在上面写下“加强操练”
“巡查边境”
几个字,“明天开始,每天加练一个时辰的阵法,边境的岗哨也多派两队人,白天晚上都得盯着。”
王翦接过木简,看了一眼,补充道:“再让人去勘察地形,把魏境附近的山谷、河流都标出来。
万一以后魏人来犯,咱们也能提前设伏。”
“好。”
蒙恬应下,将木简递给亲兵,“按这上面的吩咐去办,让各队队长亲自监督,不许偷懒。”
亲兵领命而去,帐外传来他召集队长的声音。
蒙恬走到帐门口,望着远处的河西平原。
此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田野上,刚种下的冬麦冒出点点新绿,一派安宁景象。
可他知道,这片安宁之下,藏着多少暗流——魏国的内乱,秦国的崛起,还有那些未可知的变数,都像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但愿这安宁能久一点。”
蒙恬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又像是在对这片土地。
王翦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会的。
只要咱们做好准备,不管魏人什么时候来,都能应付。”
他拍了拍蒙恬的肩,语气坚定,“咱们是大秦的兵,守着这河西,就不能让它再落入别人手里。”
蒙恬点头,握紧了腰间的佩剑。
剑柄上的花纹被他摸得光滑,那是父亲蒙武亲手为他打造的,上面刻着“守土”
二字。
他想起去年河西之战,父亲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模样,想起商鞅站在城头宣布河西光复时的激动,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不能辜负父亲的期望,不能辜负商鞅的信任,更不能辜负大秦百姓的期盼。
夕阳渐渐落下,夜幕笼罩了河西。
哨所的篝火依旧燃着,照亮了帐外值守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