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86集 仓管新规

第486集 仓管新规(2 / 5)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损耗记录也是关键。”

另一位博士补充,“如今各地上报损耗,或说‘些许’,或说‘数石’,无明确标准。

当定损耗率:粟、麦损耗不得一成,稻、豆不得一成五,者需说明缘由,若为失职,严惩不贷。”

李斯闻言,提笔在竹简上记录:“诸位所言皆有道理。

再添一条,仓监考核之法——每年年末,以粮温记录、湿度控制、损耗率、赈粮效率为四等,优等者晋升,劣等者降职,渎职者流放。

如此,方能让仓监尽心尽责。”

正商议间,内侍来报:“丞相吕不韦驾到。”

李斯等人忙起身迎接。

吕不韦走进府中,目光扫过案上的奏报,笑道:“诸位在议《仓律》?前日寡人去栎阳粮仓视察,见仓卒按律晾晒粮食,分类存放,井井有条,看来《仓律》已初见成效。”

“全赖丞相支持。”

李斯拱手,“只是各地仍有疏漏,臣等正商议补充细则,还请丞相指点。”

吕不韦走到案前,拿起一卷奏报,正是陈默关于雍城粮仓的巡查记录。

“赵仲之事,陈谒者处置得当。

既震慑了失职者,又给了改正机会,不失为推行律法的良策。”

他抬头看向众人,“《仓律》的根本,是让粮食‘存得好、管得严、用得上’。

补充细则时,既要严明规矩,也要考虑郡县实际——比如偏远郡县,或许难以短期内将粮仓迁到高燥之地,可允许先筑高台、挖排水沟,逐步改进,不可一刀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斯恍然大悟:“丞相所言极是。

臣等只顾着定规矩,却忘了因地制宜。

当在细则中注明,偏远郡县可宽限一年,完成粮仓改造,期间需采取临时防潮措施,确保粮食安全。”

吕不韦颔:“如此甚好。

另外,可派精通农事的官吏,到各郡县传授储粮之法,比如如何判断粮温过高,如何晾晒最能去湿,让仓卒、百姓都懂《仓律》、守《仓律》。

律法不仅要写在竹简上,更要刻在人心上。”

当日午后,李斯便将补充细则整理成册,呈给秦王嬴政。

嬴政翻阅后,提笔在卷写下“可”

字,命人誊抄数十份,快马送往各郡县。

一时间,秦国境内的粮仓,皆以新的细则为纲,开始了一场彻底的整顿。

第三章蜀地仓卒破难题

蜀地的成都粮仓,是秦国南方最大的粮仓,却因蜀地多雨,常年受潮湿困扰。

《仓律》补充细则传到成都时,仓监王绾正对着满仓的稻谷愁——蜀地的稻谷颗粒饱满,却极怕潮,上月一场大雨,竟有两囤稻谷生了霉,虽及时翻晒,却也损耗了近百石。

“王监,按新细则,粮仓需高于周边三尺,可咱们这粮仓建在锦江边上,地势本就低,怎么改啊?”

仓卒张平拿着细则竹简,满脸愁容。

王绾走到仓外,望着不远处的锦江,眉头紧锁:“挖排水沟!

在粮仓四周挖三尺深的排水沟,再用青石板铺底,让雨水顺着沟流入锦江,不让积水渗进仓底。”

说干就干,王绾组织仓卒们开挖排水沟。

可蜀地的泥土黏重,挖了没两日,排水沟就塌了几处。

张平擦着汗:“王监,这泥土太湿,挖了又塌,可怎么办?”

王绾蹲在沟边,看着坍塌的泥土,忽然眼睛一亮:“去附近的竹林,砍些竹子来,剖开成竹片,顺着沟壁铺好,再填上碎石,这样既能防坍塌,又能滤水。”

仓卒们依言而行,用竹片和碎石加固排水沟。

十日后,排水沟完工,恰逢一场大雨,雨水顺着排水沟哗哗流入锦江,粮仓底部竟没有丝毫积水。

王绾站在仓内,摸着干燥的粮囤,终于松了口气。

可新的难题又来了——蜀地的稻谷品种多,有早熟的“早稻”

,有晚熟的“晚稻”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 体育及其生存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雷神大洪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我们[暗恋]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