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巷春风
咸阳城西的安夷里,槐树叶刚沾染上浅黄,巷口的石碾子就被晨光镀上了层暖意。
张老爹蹲在碾盘边,用粗布擦着新磨的镰刀,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东邻的后生昨夜送来半筐新摘的冬枣,脆甜得能映出人影。
&0t;张伯,看我带啥来了?&0t;
随着粗声吆喝,个壮实汉子扛着捆青竹拐进巷口。
王二柱肩头的竹枝还沾着晨露,竹梢扫过墙根的野菊,惊飞了两只灰雀。
他是里中有名的篾匠,手里总不闲着,此刻竹捆里还裹着个半成的竹筐,篾条匀得像量过一般。
张老爹直起身,瞅见竹捆里混着几枝泛红的酸枣,顿时乐了:&0t;你这猴崽子,又去后山掏酸枣了?当心你媳妇拧你耳朵。
&0t;
&0t;哪能呢。
&0t;二柱把竹捆靠在老槐树下,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0t;昨儿给南头李寡妇编筐,她非要塞俩新蒸的黍米糕,您尝尝?&0t;
油布刚解开,甜香就漫开了。
张老爹捻起块米糕,见二柱手背有道新划伤,眉头一皱:&0t;又被竹篾划了?去,让你婶子给你敷点草药。
&0t;
&0t;小伤,不碍事。
&0t;二柱满不在乎地搓搓手,眼尖地瞥见张老爹家的篱笆歪了半角,&0t;您这篱笆咋回事?昨儿风大吹塌了?&0t;
张老爹望着东倒西歪的柴篱,叹口气:&0t;老胳膊老腿的,想修也没力气。
&0t;他家独子在军中服役,三年没回过家,里中邻里早把他当自家老人照看。
二柱当即把竹捆往地上一放:&0t;这有啥难的。
等我把竹料卸了,喊上几个后生,晌午前保准给您扎个新的。
&0t;话音刚落,巷尾就传来铜铃声,卖水的赵三郎推着水车过来,木轱辘碾过青石板,出规律的吱呀声。
&0t;王篾匠,又帮张老爹干活?&0t;赵三郎把水车停在井边,木桶刚放进井里,就听见张老爹家传来动静。
他探头一瞧,见二柱正指挥着两个半大孩子搬柴禾,顿时把水桶往井台一放,&0t;我先帮把手,水晚点再送。
&0t;
这光景在安夷里再寻常不过。
开春时西家的牛病了,半个里巷的汉子提着铧犁来帮忙耕了三亩地;夏涝时北邻的土坯房漏了,女人们烧着热水递上房,男人们踩着梯子递瓦片,半天就把屋顶补得滴水不漏。
如今秋意渐浓,打谷场上更是热闹,谁家先开镰,邻里准带着镰刀来搭把手,中午主人家熬上大锅的菜粥,就着腌菜能喝三大碗。
日头爬到头顶时,张老爹家的新篱笆已立了起来。
二柱用青竹编出菱形花纹,赵三郎从自家院里挪来两株月季,刚栽在篱笆根下,就见李寡妇挎着竹篮走来,篮里盛着刚烙好的麦饼,还冒着热气。
&0t;张伯,尝尝我的新方子,加了点芝麻。
&0t;李寡妇的丈夫前年在修渠时没了,留下她和两个孩子。
去年冬天孩子染了风寒,是里中凑钱请的大夫,如今她总想着法儿报答,烙饼、做鞋,见谁都递上点心意。
张老爹刚咬了口麦饼,就听见巷口传来喧哗。
几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围着辆马车,车辕上插着面小旗,绣着个&0t;商&0t;字。
为的商人掀开帷帘,露出满脸焦急——他们是从邯郸来的商队,行到城外时车轮陷进泥坑,好不容易把车弄到这儿,却找不到修车轮的匠人。
&0t;各位大哥,行行好,&0t;商人作揖道,&0t;我们带的绸缎要赶在旬末的市集上卖,耽误了日子就赔本了。
&0t;
二柱拍了拍胸脯:&0t;车轴断了?我瞅瞅。
&0t;他蹲在车轮边看了看,转身对赵三郎道:&0t;三郎,借你家的铁砧子用用。
&0t;又冲围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