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t;车夫甩着响鞭大喊,&0t;这批漆器要赶在旬日节前送到咸阳!
&0t;
陈苍勒马避让时,瞥见车厢里码放整齐的漆器。
那些朱红色的漆盘上绘着凤鸟纹,正是郢都特产。
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在咸阳集市上看到楚国商人用漆器换秦国的铁器,当时还觉得新奇,如今看来,这驿道上跑的早已不只是公文。
暮色降临时,陈苍抵达了下一处驿站。
驿丞正在院子里晾晒竹简,看到他翻身下马,连忙接过那封蜡封的急件。
&0t;快!
备热水!
&0t;驿丞朝里屋大喊,&0t;这位是从咸阳来的信使,估计还没吃饭。
&0t;
驿站的土炕还留着余温。
陈苍捧着陶碗喝着热汤,听驿丞絮叨近来的新鲜事:&0t;昨天来了个燕国的乐师,说要去咸阳献艺,还带了把玉琴,说是走驿道比从前省了一半路程。
还有个韩国的医者,背着药箱往陇西去,说那边闹疫病,要赶在大雪封山前送到药材。
&0t;
窗外忽然响起驼铃声。
陈苍探头望去,只见一队骆驼正跪在驿站门口卸货,领头的胡商正用生硬的秦语清点货物。
那些骆驼背上的皮囊里装着香料和宝石,旁边堆着的却是秦国的铁器和丝绸。
&0t;这胡人每月都来。
&0t;驿丞顺着他的目光看去,&0t;用西域的香料换咱们的铁釜,再运到邯郸去卖。
他说走秦国的驿道最安稳,不像赵国的山路总遇劫匪。
&0t;
深夜换马时,陈苍现马厩里多了匹浑身雪白的良驹。
驿卒说那是刚从匈奴换来的战马,脚程比寻常马快三成。
&0t;军器监的大人说,有了这等好马,将来传递军情,一日能跑八百里。
&0t;年轻的驿卒脸上满是骄傲。
月光洒在驿道上,像铺了层碎银。
陈苍策马前行,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
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驿道旁的山坡上,一个穿着汉服的匈奴少年正吹奏着胡笳,旁边放着半袋秦国的粟米。
&0t;你怎么在这里?&0t;陈苍勒住马问。
少年抬起头,眼里闪着狡黠的光:&0t;我阿爸是互市的译官,让我送封信给临洮的长官。
&0t;他晃了晃手里的木牍,&0t;这驿道真方便,比草原上的路好走多了。
&0t;
陈苍忽然想起出前,少府令说的那句话:&0t;修路不只是为了传信,是为了让天下的货物能流通,让百姓能往来。
&0t;此刻他望着月光下延伸至远方的驿道,忽然明白这纵横交错的道路,早已把各国的人和物编织成了一张网,而秦国,正是这张网的中心。
第三日清晨,陈苍终于望见了上郡的城楼。
守城的士兵验过符节,笑着指给他看城门口的新建筑:&0t;那是刚盖好的客舍,专门招待往来的商旅。
里面的厨子是从大梁请来的,会做各国的菜。
&0t;
递交急件时,上郡守正在查看一幅巨大的地图。
陈苍凑过去,只见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墨线标注着驿道,红色的是已修好的,蓝色的是正在修的,像血脉般遍布秦国的土地。
&0t;再过两年,从辽东到南海,都能走咱们的驿道。
&0t;郡守指着地图上的某点,&0t;到时候你再送信,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0t;
陈苍走出郡守府时,听见集市上传来喧闹。
他挤进去一看,只见个齐国商人正在卖海盐,旁边的秦国农夫用粟米交换,不远处的匈奴人则用皮毛换布匹。
各种语言混杂在一起,却丝毫不显混乱。
返程时,陈苍特意绕路去看了正在修建的跨河石桥。
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