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先生的指甲缝里还沾着墨痕。
&0t;秦齐结盟,共抗楚国,淳于先生以为如何?&0t;卫鞅的话刚出口,就听到廊外传来玉器碎裂的声响。
楚国使者昭阳的身影在竹林间一闪而过,卫鞅嘴角扬起笑意。
齐王的宫殿里挂着征伐楚国的地图,卫鞅用手指点向淮北之地:&0t;此地若归齐,秦国愿出兵相助。
&0t;齐王的金樽顿在案上,酒液溅湿了金丝绣成的龙纹。
深夜的驿馆突然燃起大火,卫鞅裹着湿衣冲出时,见楚国武士正翻检他们的行囊。
赵良挥剑斩杀两人,却被更多甲士围困。
卫鞅突然高喊:&0t;昭阳大人可知,您私通魏国的密信,已在我袖中?&0t;
火光中,昭阳的脸瞬间惨白。
卫鞅缓缓展开一卷竹简,虽然只是寻常的贸易文书,却让这位楚将冷汗涔涔。
&0t;放他们走。
&0t;昭阳的声音带着颤抖,卫鞅注意到他腰间的玉带——那是魏王赏赐的信物。
离开临淄时,淳于髡追至城外。
&0t;楚国人会在泰山设伏。
&0t;老学者塞给卫鞅一张羊皮地图,上面用朱砂标出了埋伏地点。
卫鞅回赠的,是秦国最新的耕作图谱。
四、泰山会盟
泰山脚下的祭坛飘着六国旗帜,卫鞅的黑色车驾刚停下,韩王的使者就迎了上来。
&0t;卫大夫,赵国已与楚国秘密结盟。
&0t;这位使者的玉佩沾着泥污,显然是连夜赶来。
会盟大典上,楚王突然难:&0t;秦国若不退还所占韩地,楚国将联合诸侯共讨之!
&0t;卫鞅尚未开口,赵王已拔剑击案:&0t;赵楚联军愿为先锋!
&0t;
卫鞅突然笑出声,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
&0t;诸位可知,楚国的粮草正通过魏国运往新郑?&0t;他展开帛书,上面是昭阳与韩相的密约。
楚王的脸色由红转白,卫鞅又抛出第二卷:&0t;赵国与燕国的边境,昨日已增兵三万。
&0t;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齐王突然拍案:&0t;齐秦结盟,谁若动兵,便是与我为敌!
&0t;魏王见状,也起身附和。
卫鞅望着祭坛上的青铜鼎,想起临行前孝公的嘱托:&0t;秦国外交,不在口舌之争,而在利害分明。
&0t;
深夜的帐篷里,赵良清点着各国送来的质子。
燕国太子的玉佩、韩国公子的剑、魏国公主的簪,在烛火下泛着微光。
卫鞅抚摸着这些信物,突然听见帐外传来马蹄声——是秦国的信使,带着新的指令。
五、咸阳回响
回到咸阳时,秋收的金浪正漫过渭水平原。
卫鞅站在城楼上,见孝公的仪仗从函谷关方向驶来。
车队里混着燕国的陪嫁队伍,红绸在风中舒展如火焰。
朝堂之上,各国使者的贺表堆积如山。
卫鞅展开最新的舆图,秦国的疆域已用朱笔标出新的边界。
&0t;君上,&0t;卫鞅躬身道,&0t;明年可开修直通巴蜀的栈道。
&0t;
孝公的目光落在南方,那里的楚国正经历内乱。
&0t;告诉赵良,&0t;君主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坚定,&0t;秦国的使者,永远要带着两样东西——羊皮地图,和锋利的剑。
&0t;
铜灯再次摇曳时,卫鞅铺开新的竹简。
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下,正是三更。
他提笔写下:&0t;十月,与齐会于东阿。
十一月,嫁公女于燕。
十二月,修治驰道,连接三晋。
&0t;
笔尖的墨滴落在&0t;三晋&0t;二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