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於之地,比之从前,是不是更加热闹,生意也更有保障了呢?”
卫鞅的一番话,让不少商户和百姓都若有所思,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情绪也渐渐平息了下来。
接着,他又辗转各个郡县,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对于那些确实存在困难的百姓,安排官府给予适当的帮扶,同时也严惩了那些在背后造谣生事的人。
在卫鞅的努力下,各地的乱象逐渐得到了控制,那些旧贵族的阴谋也暂时被挫败了,秦国的局势又暂时稳定了下来。
第十一章:新君的考量
秦惠文王坐在朝堂之上,看着下方的大臣们,心中思绪万千。
经过这一番折腾,他越意识到这朝堂之上的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着。
对于卫鞅,他心中是敬重的,也深知卫鞅的才能和新法对秦国的重要性。
可他也明白,卫鞅如今权势过重,威望极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这个新君有些隐隐的不安。
“朕既想让秦国继续强大,遵循先王遗愿推行新法,可又担心朝堂权力失衡,这该如何是好呢?”
秦惠文王暗自思忖着。
一旁的近臣似乎看出了新君的心思,轻声道:“陛下,卫鞅大人确实功劳卓着,可如今有些大臣对他颇有微词,陛下不妨在朝堂上多扶持一些其他有才能的臣子,既能分担卫鞅大人的事务,也能平衡一下朝堂的势力呀。”
秦惠文王微微点头,觉得这话有几分道理,他开始留意起朝堂上那些有能力却又未曾崭露头角的臣子,想着如何将他们培养起来,为己所用,同时也能让秦国的朝堂更加稳固。
第十二章:暗流涌动
旧贵族们见卫鞅轻易地平息了各地的事端,心中又气又急,可他们并未就此罢休,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谋划着新的计策。
甘龙召集了几位亲信,在府中密议:“那卫鞅果然不好对付,不过咱们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得想个更厉害的法子,让新君彻底对他失去信任才行。”
有人提议:“老师,听闻卫鞅在变法过程中,曾严惩了不少公族子弟,那些人心中对他可是恨之入骨啊,咱们不妨将他们拉拢过来,让他们出面去新君那里状告卫鞅,说他执法严苛,不顾公族情面,滥用职权,新君听得多了,总会心生嫌隙的。”
甘龙抚掌大笑:“妙啊,就这么办,咱们这就去联络那些人,这次定要让卫鞅栽个大跟头。”
而另一边,卫鞅也察觉到了旧贵族们的动作,他深知这场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自己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同时也要让新君能清楚地看到那些旧贵族的阴谋,不被他们所蛊惑。
第十三章:公族的怨恨
那些曾被卫鞅新法惩处过的公族子弟,在甘龙等人的拉拢下,纷纷站了出来。
他们联名向秦惠文王上书,哭诉着自己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所遭受的“不公”
待遇。
一位公子哭诉道:“陛下啊,那卫鞅全然不顾咱们公族的脸面,就因为一点小错,便对我们施以重罚,让我们在族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呀,他这是仗着先王的宠信,肆意妄为啊,还望陛下为我们做主啊。”
其他人也在一旁附和着,说得那叫一个凄惨,仿佛他们都是被卫鞅无端迫害的受害者。
秦惠文王看着这些上书,心中也有些为难,他知道新法施行过程中确实惩处了不少违法之人,可这些公族子弟如今这般哭诉,他也不好直接置之不理。
他找来卫鞅,将这些上书递给卫鞅看,问道:“先生,这些公族子弟所言,可有实情?”
卫鞅看着那些上书,心中冷哼一声,却依旧恭敬地回道:“陛下,新法面前,人人平等,这些公族子弟皆是因为触犯了律法,才受到惩处,并非微臣故意为难。
若因为他们是公族,便法外开恩,那这新法日后还如何推行,秦国又怎能长治久安呢?”
秦惠文王听了卫鞅的话,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卫鞅说得有理,可公族这边的压力也着实让他有些头疼。
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