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公然反对,怕是也难以服众,毕竟这新法的成效大家都看在眼里啊。”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各方势力都在盘算着自己的下一步棋。
第四章:卫鞅的筹谋
卫鞅深知自己被任命为太傅后,面临的局势越复杂了。
他回到府邸,坐在书房中,对着烛火沉思良久。
变法这些年,得罪的旧贵族不在少数,他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如今孝公病重,他们怕是会想尽办法来对付自己,阻碍新法继续推行。
“景监啊,如今这局势,你怎么看?”
卫鞅对着前来的景监问道。
景监皱着眉头,一脸严肃:“大人,那些旧贵族可都憋着坏呢,咱们得早做防备啊。
太子那边,虽说如今对新法有了认可,但毕竟年少,容易被人蛊惑,咱们得想法子让太子彻底坚定推行新法的决心才好。”
卫鞅点头:“你说得对,我明日便去与太子详谈,将这新法的利弊,秦国面临的局势,都细细讲与他听。
另外,对于那些旧贵族,咱们也得时刻留意他们的动向,绝不能让他们钻了空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日子里,卫鞅时常进宫与太子驷探讨治国之道,从律法条文到民生农事,从军事布防到外交权衡,他将自己所学所思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太子。
太子驷也听得极为认真,心中对卫鞅越钦佩,对新法的理解也日益深刻。
第五章:民间传言
在栎阳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也都在议论着孝公病重和卫鞅任太傅的事。
“听说君上的病越来越重了,这可如何是好啊,咱们这好日子可都是君上和卫鞅大人给带来的呀。”
一位老如何忧心忡忡地说道。
旁边的一位老者则叹了口气:“是啊,不过卫鞅大人如今做了太傅,太子又那般好学,想来这秦国的新法还是能继续下去的,咱们的日子也还能安稳咯。”
可也有不同的声音传来:“哼,那卫鞅的新法太严苛了,虽说现在是让秦国变强了,可谁知道以后会怎样呢,说不定哪天就变天了呀。”
一位年轻的后生反驳道:“你懂什么呀,要是没有新法,咱们哪能有田种,哪能吃饱饭,哪有现在的安稳生活,那些旧贵族就是见不得咱们百姓好过,才总是诋毁卫鞅大人呢。”
一时间,民间众说纷纭,各种传言像风一样在秦国的土地上飘散开来,而这一切,也都影响着朝堂内外众人的心思。
第六章:旧贵族的动作
甘龙等人眼见孝公的病情愈严重,终于按捺不住,开始暗中行动了。
他们先是买通了宫中的一些内侍,让他们在太子驷身边说些卫鞅的坏话,试图离间太子与卫鞅的关系。
“太子啊,那卫鞅虽说变法有些成效,可他权力太大了呀,如今又做了太傅,往后怕是要把控整个朝堂,到时候您这太子的地位可就……”
一个内侍在太子驷耳边小声嘀咕着。
太子驷皱了皱眉头,呵斥道:“休得胡言乱语,卫鞅先生一心为大秦,我信得过他,你若再这般乱说,我定不轻饶。”
见此计不成,甘龙又联合了一些旧贵族,联名上书,以“遵循祖制,防止权臣专权”
为由,请求孝公收回成命,不要让卫鞅担任太傅。
孝公看着那联名上书,气得浑身抖,强撑着身子在朝堂上怒斥道:“你们这群迂腐之人,只知守着那早已不合时宜的祖制,全然不顾秦国的兴衰。
卫鞅变法让秦国强大,让百姓富足,让我大秦能在诸侯中挺起脊梁,他做太傅,辅佐太子,是再合适不过,此事休要再提!”
旧贵族们被孝公这一番怒斥吓得不敢再多言,可心中的不甘却愈浓烈了。
第七章:孝公的遗愿
孝公的病情急转直下,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整个栎阳宫都笼罩在一片哀伤与肃穆之中,宫人们脚步匆匆,却又不敢出太大声响,仿佛生怕惊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