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49集 新户籍制度的推行传言

第249集 新户籍制度的推行传言(1 / 4)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暗流与星火:新户籍阴影下的沦陷区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平城的城楼上,将七月的暑气闷在街巷深处。

日伪政权的“新民会”

告示像一张张油腻的膏药,贴着“强化治安”

“建立东亚新秩序”

的标语,在斑驳的墙面上格外刺眼。

但比这些标语更让人心头紧的,是最近在茶馆、米铺、胡同口悄悄蔓延的传言——日本人要推行“新户籍制度”

了。

“听说了吗?这次要查三代,连祖宗八辈在哪儿埋着都得报上去。”

王记油坊的伙计阿福压低声音,往柜台前凑了凑,手里的油提子还在滴着金黄的豆油,“还说要按‘良民等级’牌子,等级低的连粮店买米都得看日本人脸色。”

围在柜台边打油的几个百姓交换着眼色,脸上没了往日的抱怨,只剩下一种被巨石压着的沉闷。

住在西巷的张大爷嘬着旱烟,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哄鬼呢。

前儿个保长挨家挨户敲门,说‘皇军’要搞‘精密户籍’,让各家把户口簿、地契、甚至针头线脑的来路都记清楚,三天内交到区公所。

交不上的,按‘通匪’论处。”

“通匪”

两个字像冰锥,让空气瞬间冷了下来。

去年冬天,东街的李木匠就是因为没及时交上户籍登记表格,被日伪军拖到宪兵队打了个半死,出来后一条腿就废了。

但此刻,恐惧依旧在眼底打转,却少了几分以往的慌乱。

不知从何时起,一种隐秘的变化在人群中滋生——就像压在石缝下的草芽,被踩得越狠,越想着往有光的地方钻。

夜里,平城中学废弃的西厢房里,煤油灯的光晕被窗纸小心地糊住,只漏出一点昏黄的亮。

地下党员老陈正在擦拭一把缴获的日式手枪,枪身的冷光映着他饱经风霜的脸。

对面坐着的是纺织厂的女工刘桂兰,她刚从纱厂下班,头上还沾着棉絮,手里攥着一张揉皱的纸条。

“传言是从‘新民会’那帮汉奸嘴里先放出来的,”

刘桂兰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很清晰,“他们在厂里开会,说新制度要‘科学化管理’,每家每户都要装‘身份芯片’,还说这是‘大东亚共荣’的新举措。

好多姐妹一开始吓得直哭,但想起上次咱们烧了户籍科的档案,又偷偷把假名字报上去,日本人也没奈何,胆子就壮了些。”

老陈点点头,把子弹一颗颗压进弹匣:“这是鬼子的老把戏了,先造恐慌,再逼咱们就范。

上次咱们联合游击队端了三个登记处,他们的户籍统制断了根,现在想玩‘新花样’吓唬人。

根据地那边传来消息,说鬼子可能想结合西洋的指纹登记和他们自己的‘国民手账’,搞更严密的控制,说不定还想借此搜捕咱们的人。”

“那咱们咋办?”

角落里的年轻学生小王攥紧了拳头,他是上个月刚加入地下小组的,“总不能等着他们来捆人吧?”

“当然不能等。”

老陈把枪插回腰间,走到墙边挂着的平城地图前,“根据地的指示是:第一,戳破谣言,让老百姓知道鬼子的阴谋;第二,组织‘软对抗’,拖慢他们的登记进度;第三,准备后手,一旦他们动真格,咱们就按计划里应外合,再给他们来一下子。”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停在城东区公所的位置:“桂兰,你负责纺织厂和周边的居民区,把传单下去,告诉大家鬼子的‘新户籍’就是变着法儿抢粮食、抓壮丁,让大家记准了:报假信息、拖时间、藏起来,就是不给他们说实话。

小王,你和几个学生娃负责学校和书店,用粉笔在墙上写标语,在课本里夹小字条,把‘不配合就是抗日’的道理传开去。”

“那您呢?”

刘桂兰问。

“我去联系城外的游击队,”

老陈的眼神变得锐利,“鬼子要是敢借登记抓人,咱们就在他们动手那天,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我们[暗恋]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出口成真!对照综艺女配发疯爆红 看见弹幕后,绿茶小姐又在装柔弱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体育及其生存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渣男搞大替身肚子,我转身高嫁京圈太子 我可不是东京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