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170集 隋朝末期户籍衰败

第170集 隋朝末期户籍衰败(1 / 3)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喝醉后被白梦妍捡回家 血圣 悍匪重生,我略微出手已无敌 盛唐华章 战骨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尘暮归残楼 清灵爱忘羡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四合院:重生六零,我打猎致富

隋末户籍之殇:盛世崩塌的序曲

一、炀帝雄心下的隐患

大业年间,隋炀帝杨广站在隋朝的朝堂之上,目光中满是对宏图伟业的渴望。

他心怀雄图,欲以一己之力铸就千古未有的盛世辉煌。

在他眼中,大运河的开凿,不仅是沟通南北的水利壮举,更是串联起帝国经济与政治命脉的纽带;三征高句丽,看似劳师远征,实则是为了扬大隋国威,奠定东亚霸主之位;而营建东都洛阳,那将是屹立于中原大地的不朽丰碑,象征着隋朝的无上荣耀。

然而,这一切宏伟规划的背后,是对民力的过度征用。

为了开凿大运河,无数青壮劳动力被从田间地头强征而来,他们肩负着沉重的劳役,在烈日下、在寒风中,用汗水和血泪挖掘着河道。

“凿渠千里,死者相枕”

,大运河的每一寸河道都浸透着百姓的苦难。

三征高句丽,更是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大量的粮草、兵器等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辽东战场,百姓不仅要承受赋税的重压,还要面临失去亲人的悲痛。

营建东都洛阳,从选材到建造,耗费了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百姓的生活愈艰难。

随着一项项浩大工程的推进,民间的怨言如同暗流涌动,起初只是百姓在田间地头、市井巷尾的低声抱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怨言汇聚成了汹涌的民愤。

百姓们望着荒芜的农田,想着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年迈体弱的父母,心中对隋朝统治的不满日益加剧。

而此时的隋炀帝,沉浸在自己的宏伟构想中,对民间的怨声充耳不闻,依旧不断地驱使民力,全然不知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二、逃离原籍的洪流

民怨如烈火,一旦点燃便难以扑灭。

在隋炀帝持续滥用民力的高压之下,各地百姓纷纷做出了无奈的选择——逃离原籍。

先是那些不堪劳役重负的农民。

他们原本守着自己的几亩薄田,过着虽不富裕但还算安稳的日子。

然而,朝廷的征调令如同催命符,一次次将家中的男丁拉去服劳役。

家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农田无人耕种,粮食收成锐减,而赋税却丝毫未减。

面对这样的绝境,他们只能带着家人,背井离乡,希望在别处寻得一线生机。

商人们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由于大量劳动力被征调,市场上物资供应短缺,物价飞涨。

同时,为了满足朝廷的巨额开支,商税不断增加,生意愈难做。

许多小商人不堪重负,纷纷关闭店铺,加入了逃亡的队伍。

他们推着简陋的小车,载着仅有的家当,在茫茫大地上寻找新的安身之所。

就连一些小手工业者也难以幸免。

原材料的供应因民力征用而受阻,市场需求又因百姓贫困而萎缩,他们的生计无以为继。

无奈之下,只好收拾行囊,踏上未知的逃亡之路。

这些逃亡的百姓,如同决堤的洪水,从各个州县涌出。

他们扶老携幼,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官道上、小径中,到处都是逃亡的人群。

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只是本能地想要逃离这个让他们陷入绝境的原籍。

一路上,风餐露宿,疾病、饥饿如影随形,不少人倒在了逃亡的路上,成为了隋末乱世的牺牲品。

三、户籍制度的崩塌

百姓的大规模逃离,如同一场毁灭性的地震,使得隋朝原本还算完善的户籍制度瞬间崩塌。

地方官吏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顿时陷入了混乱。

平日里,户籍管理虽然繁琐,但好歹有章可循,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然而,当大量百姓逃离原籍后,他们手中的户籍档案瞬间成了一堆废纸。

原本记录着百姓姓名、年龄、籍贯、职业等详细信息的户籍册,如今与现实严重脱节。

官吏们想要更新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夜尽时天明 体育及其生存 出口成真!对照综艺女配发疯爆红 情刺儿 听说杀人如麻的权臣暗恋我 上错婚车,错娶千亿女总裁 八零重生:我养废了白眼狼们 惠妃不想养崽(清穿) 结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汉就多胎 不撩禁欲哥哥后,她被疯吻囚宠